其實這麼多年走南闖北,蕭建軍已經適應中辣層次的菜餚,但像陳剛,李明他們的高辣,他還真是受不了,尤其是要命的麻辣。
高辣的菜餚他還可以應付,畢竟只涉及他個人,太辣的菜少吃,或身邊準備一塊擦汗毛巾,這事就算基本解決了。
但要他做出西南人愛吃的那種高辣菜餚,蕭建軍還真做不出來。
江浙菜清淡和無辣,剛好跟西南菜是二個極端。
所以,前幾個月,每當輪到蕭建軍值日時,他就買點外面現存的熟食,什麼牛肉、驢肉、羊肉、豬頭肉,旁邊放個辣椒沾水完事。
偶爾還買半隻烤鴨,給大夥改善一下,解解饞。
每頓,蕭建軍必有一個疏菜湯,不是白菜豆腐湯,西紅柿豆腐湯。
反正,他每次做菜必有湯,湯中必有大量豆腐。
開始幾頓大夥還不吭氣,時間長了,臉色就陰沉下來,背後閒話牢騷多了,尤其是陳剛、楊秀峰兩個,老是埋三怨四,不滿地嘟囔。
後面,就連黃以訊和李明都有微辭,半開玩笑地說讓蕭建軍先去川菜館學徒半年再來。
“張哥,不是我們說他,這娃兒每次值日,盡買些現存的熟食,又貴又不好吃,這樣下去我們受不了也吃不起嘛。”
“他不會做菜,再給他些時間鍛鍊吧。”張大林也只好勸解道。
“再給時間?他每次都如此,現在伙食費猛漲,我們這點收入可承受不起呵。”
“他每次都是白豆腐,就像是在老家吃‘死了人的白席’飯差不多。”
“……”
蕭建軍知道情況後,主動把買進來的熟食統統半價算,自己倒貼一半。
這事讓他心裡憋屈難受,但很無奈。
乾脆在外面吃或者自己搬出去住!
蕭建軍不是沒想過,但現在經濟條件不允許不說,倘若自己這樣做了,會產生不好影響,脫離群眾,才來幾個月就搞特殊化。
喔靠,不就是做幾個家常菜嘛,我就不信這‘生變熟’就有這麼難?
於是,他到新華書店裡,買了本川菜菜譜的書,利用空餘時間認真研究起菜譜來。
轉眼間到了十二月初,已進入初冬季節,北方的初冬早已經開始下雪,寒風凜冽。
今天又輪到蕭建軍值日。
他下午比往常提前1個多小時下班,按家常菜譜上列出的材料清單,按圖索驥全部釆購到位,然後在廚房開始慢慢操作起來。
冬天駐地特別寒冷,這鬼地方就沒有暖氣,只有電取暖器。
後來他們買了個燒煤的鐵爐子來,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燒菜燒水。
這種鐵爐子吃火鍋是最理想的。
他今天準備做一個川味火鍋。
要說火鍋,那主要就是火鍋底料。
在後世,各種火鍋底料在超市裡,那是到處擺著幾十種隨你選,都是現存的拿來就用,非常方便。
但九五年底的巴京,家樂福剛進入中國沒幾個月,聯華超市在市中心才看得見,這些流水線生產的火鍋底料,在市面上還沒見蹤影。
所以,火鍋底料就得自己來配,蕭建軍就邊看書邊動手準備。
等到大夥回到駐地時,整個屋裡都飄逸著嗆人的辣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