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派往邊關的幾個御林軍頭目,可是他精心培養過的干將,雖然現在還只是紙上談兵的階段,但是,相信以他們的智商,只要在邊關上多歷練幾年,是可以再出現幾個猛將人選的,更何況目前邊關穩定,他的手裡,也還握著另一道王牌,真到了兩軍相交,自己派去的御林軍使不上勁兒的時候,還可以拿出來!
這場金殿交鋒,毫無驚險可言,已經在民間失去了神威光彩的劍人馬王爺,又失去了兵權,還被勒令不得隨意出王府,要隨時等候府尹大人的傳召。
據說,馬王爺在家中如同困獸般遊走,還連連唾棄自己的右手:你怎麼那麼賤?寫那張狀紙做什麼?這是把劍遞到仇人的手裡去的白痴行徑啊!
可是,這還遠遠不是**。
兒子馬尋歡,連個照面都不肯跟王爺打了,除了閒暇時候去母親和祖母床前侍奉,其餘的時候,要去祭壇守衛,要躲在自己院子裡歇息。
府尹大人安靜了很久,安靜的馬王爺只以為這案子不會再審了,本來嘛,小皇帝奪權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還披著那張遮羞布裝模作樣幹啥?
這一次,卻是為的新的案情。
他的兒子——馬尋歡,金殿之上,把他給告了!
同時作為被告的,還有道貌岸然的譚尚書!
狀由就是,私自扣押虐待前線有功軍士!
這一訊息,來的正是時候。
分解接替馬王爺軍權的新人們,儘管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也畢竟難以頃刻間收攏人心,馬王爺此人,梟雄也!帶兵打仗多少年,能沒有點手腕本事?
可是,扣押虐待軍士的罪名,也太讓眾人寒心了,尤其那個被扣押在王府地牢被虐待殘害的軍士,還是鼎鼎有名的百變書生阿福!
任憑人家犯了什麼大錯頂撞到王爺的威名,你該按什麼軍法就按什麼軍法處置好了,把人家關在你們家的地牢算怎麼回事兒?
還有,為什麼這件事還跟譚尚書有關聯?兩個朝廷重臣,為什麼要合起夥兒來欺壓凌辱一個有功之士?
這件事的反響,太大了!
大到了宋朝的每一個犄角旮旯,甚至深閨內院,都知道了那個叫做阿福的無名軍士,已經被馬王爺和譚尚書關押在地牢達到三個多月之久。
為什麼啊為什麼?
小皇帝勃然大怒,勒令三司會審,一定要審個清楚明白,還阿福軍士一個公道!
京城李府尹鬆了一口氣,案子鬧大了,轉交給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個中央司法機關會同審理去了。
本來嘛,一個小小的京城府尹,接收一個王爺和一個郡主的互掐事件就很棘手了,都是爺爺奶奶輩兒的人物,判誰委屈了也不行啊!
現在好了,像這種引起眾怒的重大、疑難案件,均由三法司長官即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左都御使會同審理,最後再由皇帝裁決,自己這府尹的位置,算是保住了。
馬尋歡告狀當日就沒再回王府,帶著奄奄一息的阿福和忠心的幾個手下,主動歸案到了刑部,要求暫時收監。
這又是一樁熱鬧事兒,還沒被判有罪呢,就來坐監了。
刑部尚書是個機靈的,一邊趕緊派人去宮裡稟報,一邊安排收拾出刑部的幾間辦公室,安置下眾人。
訊息傳到宮裡,小皇帝很是嘆了幾口氣,對這個敢於跟自己父親撕破臉告上金殿的馬將軍,頗為惋惜了幾分,御筆一批,隨便他們住吧!
阿福還病著呢,小皇帝派去了幾個太醫專門把脈療養,聽到回報說,那孩子元氣大傷,皮包骨頭,慘無人行,又是唏噓一番。
譚尚書有幸同被暫停所有職務,只允許在家中隨時候審。
官員嘛,總是要享受些特殊待遇的。
大街小巷的都更熱鬧了,這樁新聞使馬王府和譚尚書府的大門緊閉,連下人買菜都是偷偷的從角門溜著邊兒的。
因為最重要的證人受害人阿福重病,一時還不能出庭指證,三司會審的具體時間,就要往後拖一拖。
越拖越好啊,小皇帝看著案頭飛鴿傳來的邊關急報,嘴角的笑容越發盪漾,馬王爺的威名日減,自己的親信們正在逐漸站穩位置,大宋朝盤亙在皇帝心頭的最大隱患——軍權,就要安定下來了!
這樣輕鬆取得的成績,竟然,最初都來自一個平凡的女人,隨著她的嬉笑怒罵撒潑打砸而愈發的順利的。
齊阿圓,就是小皇帝命裡的一員福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