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帆是個跟明途極為相似的弟子。
他們不苟言笑,沉默如金,迂腐古板,面上總有冷漠冰寒之感,不見半點人情味。而這種人,雖然不討人喜,但卻最值得倚重,辦事最為穩妥。
秦先羽離開分宗一日,元帆跟隨在側,但凡有些事情,不論大小,俱都由他辦妥。若是不知他修為已是地仙,恐怕誰都只認為這是一個管家之類的人物,像是雜務弟子之流。
從元帆的目光中,秦先羽看到一些熟悉的味道。當初從明途眼中,他也看出了這些目光。
那是藏在尊敬之後的冷漠與疏遠。
每當見到秦先羽,他們或是尊敬,或是施禮,甚至跪倒拜落,不惜將素來倨傲的頭顱抵在塵埃之中。倘若秦先羽遭遇危險,不論是元帆還是明途,都可以捨身相救,沒有半點遲疑地為他去死。
因為他是中州燕地的小師叔祖。
而他們之所以尊敬,之所以願意為他去死,便是因為秦先羽乃是他們的長輩。他們恪守規矩,尊師重道,可以為此不惜生死。
但他們眼中的人,是中州燕地的小師叔祖,而不是秦先羽這個人。
他們看見的是這個身份,而並非這個人。
燕地的弟子,從來便是鋒芒畢露,不掩倨傲之態,哪怕是最為平和的明風,也有這類若有若無的傲氣。面對秦先羽這麼一個年歲比自身更小,且修為不高的人,他們從來便不會看在眼中,但他們可以為了這麼一個人,捨棄生死,只因為這個人是他們的小師叔祖。
不過經歷了道德仙宗悟道之後,秦先羽得道成仙,此後,明途對他的目光,已經有了改變。不單單是看見了這麼一個身份,也看見了秦先羽這個人。
而這個元帆,則跟當初的明途一樣,可以為了小師叔祖捨棄性命。但他眼中只有小師叔祖,卻從來不曾看見秦先羽這個人。
秦先羽對此,並無不喜,反而對元帆這般性情,頗覺讚賞。
想要讓人看重。便必須表現出令人看重的資本。
比如當初從龍虎真人,一舉悟道成仙,丹轉四重,便讓明途為之心服。而踏足蠻荒疆域至今,秦先羽還沒有在元帆面前顯露出什麼手段,他有此想法,也在情理之間。
就算是豐先當初接掌分宗之時,都不能服眾,甚至引出了一場清洗,血濺山門。何況秦先羽這個年紀比四代弟子還小的小師叔祖?
秦先羽倒也不曾想過折服他。因而凡事依舊。
元帆一路行來,時而為他介紹蠻荒疆域的諸般常識。
比如某一種印記,就是險地的標誌。
秦先羽記下了這種印記,忽然現,當初斬殺那四轉神魔的地方,就有這麼一個印記,但那裡除了一頭神魔,還算不上險地。心中細想,便能明白,應該是那個豢養神魔的宗門。故佈疑陣,令人不敢擅闖,而自己不識規矩,才誤打誤撞橫衝過去。
兩人行走數日。途中不乏有大妖精怪之流,要麼被地仙氣息驚走,要麼則憑著兇性撲殺過來,最終都被元帆所滅。
在此期間,秦先羽對於元帆的敏銳,感到頗為吃驚。
秦先羽所修煉的更是先天混元祖氣。感應天地最為敏銳,同等境界的人物之中,大多比不上他。然而元帆修為稍低於秦先羽,也非修煉先天混元祖氣,而論起敏銳直覺,竟然不亞於秦先羽,但凡有些動靜,必然擋在前頭。
“這便是在生死歷練之中,磨礪出來的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