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唏噓感嘆,說道:“他見我行走自如,往應皇山深處走,還當我未陷陣法中,還在尋求機緣,因而近前來向我討教,入陣之後也就出不去了。後來他發瘋似的對我動手,然而老夫過了這些年,修煉日久,已是龍虎巔峰,他鬥不過我,但我也不殺他,留著作伴。直到後來,他便瘋癲了,但老夫總不好殺了他這麼個伴,於是留著他,可惜他後來便自殺了,連老夫也救援不及,故而這三十年來,又是孤身。”
秦先羽看著老者,認真道:“他瘋癲了,其實你也早就瘋了。”
老者頓了頓,默然片刻,點頭道:“你說得是。”
對於修道人而言,修煉閉關一趟,感悟若是足夠,或許就是數十年之久。
可應皇山這裡似乎不同。
此外,心態也是極大的一點。
因為受困於此,心境難得清明,故而便難以入定,就算勉強修煉,也不得長久。而先入為主,認為自己受禁,而非閉關,會對自身產生極大的影響。
比如一個尋常百姓,他辛辛苦苦勞作一月,大約能獲得一兩銀子作為血汗錢。倘如有好友需要幫襯,他或許會把積攢的幾兩銀子都贈送好友,慷慨大方。
倘若要他為了好友,而去勞作數月之久,心緒便會不同。
過了幾日,他就會漸漸煩躁。
當事情越顯髒,苦,累,那麼他漸漸覺得苦惱,後悔,甚至不甘。
其實同樣是把幾個月勞作的報酬送給好友,但先後不同,有先入為主的念頭,看法不同,心緒自也不同。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但大多數人便是如此。
這老者身為龍虎真人,其實心境當是不差,但他入山前未滿百歲,應當算是較為年輕的真人,意氣風發,比起老輩人物自然不夠沉穩,加上受困於此,而並非閉關,兩者性質不同,便會漸生煩躁。
另有一點,便是應皇山是尋訪機緣的源頭,一位龍虎真人到此,為尋訪機緣而來,其實心境早非平靜之態,自然更受影響。
秦先羽猜測,真正的原因,則是因為這座應皇山本身特異,能夠影響人心思緒。就算是心如止水之人,也先心煩意亂,一旦入陣,則是大亂。
亂得久了,也就瘋了。
“我已經瘋了……”
老者喃喃自語幾句,忽然看向秦先羽,眼睛微亮,說道:“你還沒有瘋。”
秦先羽說道:“受困於此數十上百年,心中不免慌亂,難以入定,勉強能夠修煉,實則也不長久。如此下去,久而久之,心境便已是不同。再過得久了,恐怕我也會瘋癲的。”
“你不要瘋。”老者忙是搖頭,想了想,又說道:“就算瘋了,也不要自殺。”
秦先羽嘆道:“好個應皇山,連一位龍虎真人都變成這副模樣。看來前輩想是要一個夥伴,陪你說話解悶。”
老者淡淡點了點頭。
秦先羽往前走了數步,坐在地上,低語道:“也罷,左右也出不去,便陪你說說話。”
老者心覺不對,但轉念一想,這小道士已經入了陣,莫非還能憑空消失?
這般想來,老者露出笑意,坐在他身旁。
秦先羽淡淡問道:“前輩可見過兩個僧人過去?前面一個僧人,應當是帶著個少女的。”
老者點頭道:“有。”(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