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更為仔細,全是伏皇后的功勞。
董承再三叩首,這才告退,出宮去了。
獻帝心跳如鼓,生恐董承在宮門被搜身時而抓住。
伏皇后將他的手塗上了藥,為免引人注意,並未包紮。似乎知道這個是他夫君,也是陛下的人心內不安,便道:“一會兒便知訊息了,相信曹國舅!”
獻帝心亂如麻的點了點頭,道:“但願呂布是個忠良之人……”
“袁紹勢強在北,他若勝之曹操入了許都,臣妾與陛下必死無疑,袁氏二兄弟都非善人,袁術之前已譖稱帝,袁紹也不外如是,袁氏野心甚大,唯一的希望只有呂布……”伏皇后道:“倘若也是個野心勃勃之人……”
誰能知道這悲哀多難受?!將希望只能寄於臣子的忠心之上,是很難受的。
但是,袁紹是不行的,只剩下一個呂布了。
伏皇后道:“許都多是忠於曹賊之人,指望許都內誅殺曹賊,甚難矣!況,事有不密,則失身,風險更大。”
哪怕只是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必死無疑。
“皇后所言不錯,與其在許都內成事,不如藉助呂布之力……”獻帝紅了眼眶,道:“只是委屈了皇后。”
“臣妾不委屈,只恐要說服呂布之女,才是更委屈。”伏皇后道。
獻帝一怔,反應過來後更為悲傷。因為呂嫻拒旨拖延,到底是怕曹操,還是也不想為天子妃,誰知道。這後一種可能,十分挫傷一個皇帝的尊嚴。
“想我漢室天子,要娶一個諸侯之女為後,這女子還要委屈……”獻帝悲涼的道:“朕真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她若不願,是朕之過也,不如死也,她若願,朕以後,與汝還得看她的眼色行事……”
一想那局面,獻帝的眼淚就直掉個不停。
“只要漢室得存,得保,臣妾願意陪著陛下受委屈,”伏皇后這是提醒他,若真娶了呂布之女為後,就別指望她能像個別的帝后一樣賢德。
若是能成事,她是呂布的女兒,在前朝,與後宮,她才是隱形的真正的王者。
這才是最最悲涼的地方。
然而,獻帝與伏皇帝已決定忍辱負重,至少,在呂布身上,他們能看到希望。
二人感情更深,忐忑著等著訊息,直到了晚上,假裝無意間問時,才知道董承早出宮去了,宮內也沒發生什麼狀況,二人才真正的鬆了口氣。
出了宮,第一步便成了。
剩下的只看宮外千萬別出紕漏。
而事情也朝著例外的方向在發展。
這一次的董承彷彿是看到了希望,他回了府上,一切如常。並沒有急著尋人商議,或是急著送出血帶詔出許都去。
而是不動聲色的按著性子過了幾日功夫,這才尋了心腹門客,將血帶詔帶著在身上,出許都去了。
一切的事情,彷彿朝著另一個方向在發展。
隨著呂布的壯大,和可能性。連董承也變聰明瞭不少,這一次並沒有再尋人商議。反而保住了血帶詔。也沒有引來人注目和殺身之禍。
像這種事的精髓就在於,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一旦洩密,全得死,死全家這種!
而這也轉了個彎,朝著另一個方向去了,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