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去摸對方地堡編號,不需要開啟,就知道對方編號是什麼,如果再知道對方位置,那就作弊太狠,他不想佔這個便宜,因此他提出隨機打亂地堡編號,他知道對方號碼也不知道對應哪個地堡。當然,他也同樣防備對方有這個能力。
22人被送進同一個地堡裡,然後就開始矇眼靜等,偷看也沒有用,因為地堡裡一片漆黑。
這是戰場生存模式,加入地堡系統,物資是最低標準,一次性投放,需要雙方從爭奪物資開始,應該是這個戰場的最難模式,本次比賽代號末日生存。
到禮拜一的零點時,頭盔裡傳出‘比賽開始’的命令,所有人才摘下眼罩,有三個人直接丟棄,因為這就是最常見的眼罩,沒有用的。
大家都開啟槍上的戰術手電,地堡裡也就一片光明,張易立刻下命令:“首先,除了我的手電保留,其他人關掉戰術手電,我們要用五天的,要記得省電,扔掉眼罩的人也撿起,我們是無補給進來的,除了這把槍還有這套衣服,然後就是貼身的內衣,其他什麼都沒有,這個眼罩,外面有布條,可以拆開當紮帶,裡面有海綿,能當消毒毛巾使用,幹嘛要扔掉?”
孫斌笑著說:“如果扔掉,被對方看到,就知道我們投放點。”
張易點點頭說:“確實是這樣,不過知道也沒有大用,現在我問大家,乘車進入地下通道入口後,記得拐了多少彎嗎?知道自己在戰場位置嗎?”
不少人數了,但是司機睜著眼,都不知道開到哪裡,他是聽頭盔裡指示,繞太多的彎,還沒有規律,通道也不是平直轉彎的,足足開半個小時,才把人放進指定地堡裡,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送到訓練場哪個方位。
張易是知道的,開始給他們交底:“這個訓練場,你們僅僅參觀過幾次區域性地段,一半人看過佈局總圖,只有我看過所有施工圖,也看過所有現場,我能記住所有地堡樣子。按照施工圖上的標號,我們現在是56號施工圖上第3號地堡裡,位置是整個戰場的東南角。”
現在外面漆黑一片,即使出地堡,也不清楚自己在哪裡,張易現在指明位置,這不算佔便宜,因為總設計師格林只要一進地堡裡,看看地堡結構,也能知道自己位置。
四百多地堡,分為大中小三種型號,卻每一個佈局都不相同,總有點差異,就是讓精銳軍人發現不同的。
張易告訴別人,自己是記住地堡結構,不肯說出自己可以矇眼辨位。這是兩種能力,張易都具備,因此用簡單能力說明,藏拙是他的一貫習慣。
他已經賺便宜了,因為他知道格林瞭解戰場,格林卻不確定他了解程度,張易是知彼知已,格林是知己不知彼,這到底有多少影響,現在還不好說。
隨後張易就拿手指在水泥地青苔上,畫出戰場完整形狀,一個類似楓葉的形狀,只是有六個尖,張易指著左側第二個尖下面一點位置說:“我們在這裡,很巧,就在戰場邊緣,我們首要任務是迅速找到補給,索性玩大一點,橫穿整個戰場,全部單人行動,遇敵不要接戰,以尋找物資為第一要點。
6小時後的集結點,在最長頂角的這個位置,是8號圖紙的第五地堡,地堡現場沒有編號,特徵是大型地堡,一排通長的七個房間,能進出地堡的視窗是第一個房間,只有這一個進口,往地下通道門在第七個房間,因為在角上,每間房間裡的槍口都在正面,是最好防守的地堡。”
張易選定的對角堡壘,距離現在大約6公里,中間剛好沒有河流阻隔,22人散開,間距5080米往前推進,最終掃過的路線是紡錘形,相當於掃過戰場五分之一面積。
張易選定這裡是留作大後方,放置自己傷員的,這是生存模式,傷員戰鬥力被削弱,卻算存留人數,這是易守難攻,是後防醫院的最佳場所。
格林肯定知道,張易不知他們任何情況,直接就不考慮他們,先按照自己的最佳方案來,大不了先打一場地堡爭奪戰。
選來的戰鬥組傭兵十個都是精銳,五個老陪練都是修煉兩年,清一色凝氣二層,練習過夜視功法,耳力也明銳,實力超過精銳,新來的五個陪練,才開始修煉,還不如戰鬥組傭兵精銳,已經帶著他們在專項訓練場磨合十天,就用深夜轉進對他們考核一下。
途中肯定會遇到敵人的,也讓他們去摸摸敵人的素質,六個小時後,只要彙集在一起,重新分配物資,所有人都能有戰鬥力,明天的補給物資也能弄到手。
“對方也在尋找物資,輕易不會挑起戰鬥,我們一字長蛇陣橫著推過去,間距不大,戰友間透過頭盔的通訊系統,也能迅速支援,可以形成區域性以少打多。提前到達的,在地堡周圍做好防禦準備,接應戰友。我們定一下口令,我們這些天訓練都是報過數的,把自己的數字報出來就行,關鍵是記住戰友聲音。我們現在各人再報一次,加深印象。”
這個投放點本來是有物資的,投放人物時,被司機順便取走,丟在其他堡壘裡。因此現在是一窮二白。
所有人報數完畢,就按照剛才排定的搜尋順序,依次爬出地堡離開,所有人頭盔帽簷裡是有指北針的,只要事先調好目標方位,記住指標夾角,就不會迷失方向,這就是知道自己位置的好處。
張易獨自回頭,去取角上的地堡物資,角上地堡位置也是最頂角,取完物資是要折返的,雖然只有三百多米,但是地形很不好走,因此體力最好的張易去取。
對方指揮官是場地總設計師,還是參謀長出身,不需要多想,就知道他們也不會先休息,就看他們怎麼分兵,如何分配體力,參謀人員喜歡摸清對手才會進行戰鬥。
張易作為指揮官,能不參加戰鬥,就不參加戰鬥,找物資卻要多出力,這是真正的競爭,自己多一點,對方就少一點,但是該保留還得保留。
明天以後的戰鬥,就交給他們,難得有練兵機會,那就最大限度鍛鍊士兵。這些人會是以後帶人進來訓練的教官,多給他們自主決定,也就能多點成長。
張易也想看看普通士兵在這種複雜戰場上,能夠做到那種程度,對以後的訓練大綱和比賽規則,可以有針對性安排,絕不能自己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