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黃劍一才會想到拍微電影。
要是故事好的話,片子就火,那自然也就達到了宣傳目的。
這才是高質量的廣告!
道理都懂,但是做起來卻不是這麼簡單的。
夏溫良說道:“所以這個劇本還可以,就是要改改。”
“讓這個故事劇情飽滿起來!”
他稍微想了會,就提出了改進意見。
“首先主角必須要有危機或者是一個目標,不能是單純的工作,存錢,最終換上了大點的屋子,太單調。”
“我覺得可以從主角的工作下手。”
“生活在生態瓶裡的人沒有外出的必要,那社交怎麼解決?人肯定是有社交需求的。”
“而且人都不外出了,那實體消費的需求會非常低,這個平行世界可能並不需要什麼消費。”
“所以這個平行世界裡的網際網路生活一定是非常豐富!”
“這個平行世界很可能已經發展出了兩條產業鏈,一條是實體的,一條是虛擬的。”
“主角省吃儉用可能並不是只是因為要存錢買房,更多的可能是他把錢都投進了網際網路世界裡,裝點著他的虛擬空間和虛擬形象!”
黃劍一想了一下,確實有這種可能。
要是網際網路世界足夠精彩,人的基礎生存需求又能夠滿足,那可能真沒多少人把錢花在現實世界裡。
而且在這種世界裡,虛擬世界的比重可能比物理世界還要大!
黃劍一經常看到有人不理解花錢購買虛擬物品的行為,理由是:“一堆資料而已,有那麼重要嗎?”
要是換一個虛擬世界的比重比物理世界大地方,那情況可能就要反過來了,你買個真的馬克杯,會有人說:“有意義嗎?不如買點虛擬產品,好在虛擬世界過得更舒服點!”
畢竟大家都不用出門了,很多逼都沒法裝,要炫耀也只能在網際網路上炫耀。
按照需求層次的理論,基礎生存無憂後,人就會開始實現自我追求,炫耀之類的行為自然也會因此轉移到虛擬世界。
虛擬世界如此美好,誰還會在乎現實的東西?
夏溫良繼續說道:“你想啊,這麼一個世界,生產力如此發達,技術也夠先進,在家就能完成大部分事情,大家都不用出門的情況下,人們肯定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網上啊!”
“這肯定是一個網際網路比我們的世界還要發達世界!”
黃劍一點點頭,確實是這個理,這樣的世界其實不用多少工作崗位就能滿足全世界人的生存需求。
剩下的人無所事事,所以只能天天泡在網際網路裡。
夏溫良開始給黃劍一設計一個新劇本:“首先主要的東西都不變,還是那個能滿足一切需求的小房間,重點是主角為什麼要換大一點的房間,以及如何換,在這方面下功夫讓故事飽滿起來!”
黃劍一點點頭,認真地聽著。
夏溫良慢慢地描述他改動後的劇本:“主角住在2米乘2米的小房間裡,這個世界高度發達,基礎福利非常健全,即使不用工作,也能有免費的食物和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