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群管理員,粉絲頭子,還有一些粉絲應援會,這些人會集結粉絲,一起集資為偶像投票,或是運作一些賬號。
所有的運營經費都由粉絲出。
“為了哥哥衝啊!”
甚至不用人組織,一些粉絲都會自發的寫長文,開始一些個人投票,為偶像造勢。
《海島大逃殺》頁面下出現了一個投票,哪個流量明星票數多,誰就能出演電影。
於是刷票,買票行為誕生了。
應援會也會以幫助偶像實現夢想的名義向粉絲集資。
這個集資不是直接往裡面打錢這麼簡單,一般是開很多很多的“里程碑”。
比如“1小時時間內集齊10萬票”“12小時內集齊100萬票”這種一個個的里程碑。
還有“滿多少多少票,會追加多少票”以及“某某時間段雙倍票數”這些活動。
這些里程碑或者集票活動,不是為了最終虛高的那個投票票數,而是為了騙走粉絲手裡的錢。
為了讓粉絲花錢,噓頭會做很多很多種。
這也是為什麼新聞上偶爾會播“某粉絲為偶像打榜傾家蕩產”這種新聞。
在一系列的運營之下《海島大逃殺》的熱度達到了一個峰值,成為了一個全網的熱點。
電影都沒開拍,甚至連演員都沒選定,就達到了人盡皆知的程度。
“大逃殺型別的電影,聽起來很有意思!”
“是啊,最近吃雞那麼火,出現電影也是遲早的事情。”
“玄遊旗下不是有個溫良工作室嗎,他們怎麼不拍這電影啊?”
“不知道,可能在拍《舌尖上的龍國2》吧。”
“表示期待,希望《海島大逃殺》的劇情能好看點。”
“別想了,這是流量明星演的,肯定是粉絲向的,衝著看電影去的話你肯定會失望!”
這麼高的熱度,網上的人基本都在討論這部目前除了名字什麼都沒有的電影。
而這就是平行世界拍攝一部流量電影的基本操作。
網友們都習慣了。
但是也有不少網友為玄遊感到可惜。
因為大逃殺這個題材是玄遊的遊戲《絕地求生大逃殺》開創的。
第一部大逃殺型別的遊戲怎麼說也要由玄遊拍才合理。
而且玄遊也有拍電影的工作室。
很多人都懷疑溫良工作室是不是忙著拍《舌尖上的龍國2》或者《生化危機2》,所以才沒空拍攝大逃殺型別的電影。
“玄遊怎麼一點風聲都沒有啊?”
“有誰知道溫良工作室在拍什麼啊,有沒有內部人員透露下?”
“一人血書求玄遊拍大逃殺型別的電影!”
“我們不要流量明星!不要流量電影!”
但是任憑網友們如何訴求,玄遊和溫良工作室都沒有動靜,對《海島大逃殺》這部電影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而流量明星的粉絲群體這邊,粉絲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最終化成了榜單上的幾個名字。
至於這些票數是否是真實的票數就很難去追究了。
獲勝的流量明星們成功獲得了資格參演了《海島大逃殺》這部電影。
打榜失敗的流量明星的粉絲們雖然有些傷心,沒能幫助偶像實現夢想,但是也沒關係,他們相信自己的偶像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演員選定了,接下來就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