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怒求推薦票!週一投推薦票的書友多,我肯定都是積極加更了!謝謝各位!)
在上古時代,足球是沒有陣型一說的。
進攻的時候大家都一窩蜂地向對方的半場擠,直到後來後來有了“越位”的規則,隨之而來的是造對方“越位”的戰術,這才讓後衛的存在有了必要,於是“勉強”加了兩名後衛,形成了235也就是上古最流行的“金字塔”陣型。235下,兩個後衛的職責是防守對方兩個邊鋒,因為當時的足球進攻重心在邊鋒,反過來說邊後衛的防守任務最重,基本不進攻。
1925年,國際足聯修改了越位規則。
原因在於,之前幾個賽季的英甲聯賽中,以哈德斯菲爾德、紐卡斯爾等隊為代表的英格蘭甲級聯賽球隊瘋狂採取“造越位戰術”,並先後以此拿下聯賽冠軍。哈德斯菲爾德隊更是以此拿下19231924賽季、19241925、19251926賽季賽季英甲冠軍,成為英格蘭頂級聯賽中,第一個完成三連冠的球隊。(這隻球隊的名字有沒有很熟悉?(或是很陌生?)截止本章更出時,本賽季的英超聯賽第一是三連勝的曼聯,第二就是這隻哈德斯菲爾德^^更值得一提的,本賽季是這隻遠古巨頭球隊第一次踢英超。)
哈德斯菲爾德、紐卡斯爾等隊的成功引發了其他球隊的效仿,沉迷於造越位戰術的諸隊,導致當時英甲進球數變得非常低,進攻必然導致越位,那還攻個毛。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國際足聯在英足總動議下,修改了越位規則。原先,守門員之前剩2名球員越位,新的越位規則則是剩1人越位,基本上就是當代的越位規則了。觀看現代的足球,就會發現“越位”這東西多麼討厭,只要進攻球員稍稍超過對方防守球員一點,那無論進攻方的配合多麼漂亮、射門多麼準確,那也是沒用的。如果說三分線的出現奠定了現代籃球的基礎與打法,那麼現代越位規則的出現,足球才開始成為一項優雅、智慧、最有魅力的運動,而不是單純“人搶球”。
那就只能選擇進攻了。新規則實施前,英甲冠軍哈德斯菲爾德進球數分別是60、69,新規則實施後,進球數立即暴漲到92球。到了五年四冠的全盛阿森納時期,四個賽季進球都在110個以上(黝黑兵工廠),30/31賽季進了127球。可以說新越位規則讓明明是狂攻猛射的遠古足球不再那麼“保守”。
大多數球隊採用的上壓造越位戰術,在更嚴苛的越位規則下,不再適用了。繼續採用高位造越位的防守方式風險很大。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針對新的規則,仍然有有識之士創造出了新的戰術並將他的球隊推出上全歐霸主的地位。
這個人就是陸逐虎。
噢噢,不不!這個人就是阿森納的查普曼爵士。查普曼把阿森納的防守陣型重心後移,把原來的235陣型中的中場回撤變成第三名後衛,主要戰術改為防守反擊,因為這個陣型連起線來,上面像一個“W”,下面像“M”,這就形成了“WM陣型”,此後風行二十多年。
……
雖然查普曼創造WM陣型並不是為了造越位,而是讓一隻球隊更加攻守兼備,有整體性,可不得不說,如果陣中有一名機靈狡猾的拖後中衛,面對不那麼聰明的敵人,還是可以收到奇效的。
西人聯隊的球員第五次被吹越位後,免不了都有些火大了!
於是,他們把怒火衝向了——
自己人……
“你老是那麼著急跑幹什麼!只需要——等那麼一點點時間——”西人隊前場最活躍的左內鋒鮑賽利衝著越位了三次的中鋒霍和抱怨道。
“這怪我嗎!明明是威廉傳球的時候傳晚了!”霍和一邊向禁區外撤退,一邊指著左邊鋒威廉·華特道。
華特將手一攤,還想辯解些什麼——
這時候,他們忘了比賽還在進行中,還沒到反思戰術的時候。
復旦門將1號開球——
因為對方的攻擊球員基本上都聚集在本方半場,開球時還在慢悠悠地往回撤,復旦門將不假思索,一腳大腳把球開到中場線去了!
10號左內鋒拍馬將球拿下!
邊鋒7號與中鋒9號一馬當先,挺槍在前!
反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