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尋那微微一笑,讓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了。
站在這宏偉的巨大紀念碑前,看著兩側那二十二個鮮紅的小紀念碑,眾人的心神,彷彿又回到了八十餘年前的瀘定橋上,回到那令人熱血沸騰、波瀾壯闊的戰爭年代。
彼時,紅軍先頭部隊抵達瀘定橋,橋上的木板已經被全部拆除,整個橋身只剩下十三道鐵索。
鐵索從橋的這端,通往橋的那頭,連通著兩端陸地,卻早已成了不可跨越的天塹。
橋的這頭,紅軍戰士們整裝待發。
二十二名精挑細選出來的勇士,充當了尖刀部隊。
他們無疑是從當時的紅軍隊伍中,所挑選出來的,最精銳的力量,他們身上承擔著極其艱鉅的任務。
那就是突破封鎖,衝過瀘定橋!
帶領紅軍衝出敵人設下的層層包圍圈!
而在橋的那頭,嚴陣以待的敵人,早就築起了各種工事,並將火力全部瞄準這十三道鐵索,他們在橋的那頭叫囂著,“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衝鋒號吹響!
槍炮齊鳴!
衝鋒的二十二名勇士們,義無反顧地衝向鐵索橋,他們順著鐵索橋,衝向了敵人的橋頭。
在這些勇士的身影,總有一些身影是異常地矯健和靈活,他們擁有遠遠超越於普通精銳紅軍的強大實力。
這些靈活的身影,快速地穿梭於槍林彈雨中,以常人難以想象的速度,飛快地爬過鐵索橋。
他們衝上對岸,率先殺入敵人的陣地。
於是敵人混亂了。
趁著這個混亂,後繼的紅軍戰士們蜂擁而上,他們踏著前面勇士們鋪設的木板,源源不斷地衝過瀘定橋。
於是乎,震驚中外,近乎奇蹟的“飛奪瀘定橋”,就在這不可思議的情況下,被創造了出來。
而無疑的是,那些身為尖刀的勇士們,才是此戰中最大的功臣。
此戰,二十二名勇士出征,犧牲四名。
這種犧牲比例,同樣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
眾人想到這一幕,心中無不熱血澎湃。
他們的目光,紛紛地落到了此時站在隊伍前頭,一手撐傘,背後揹著一張巨弓的李尋身上。
李尋的身影,在眾人的眼中,此時竟莫名地變得異常高大。
有些人還忍不住揉了揉眼。
彷彿,李尋的身影,與他們想象中的那些矯健的身影,竟依稀有了某種神奇的重疊。
這讓眾人又無不暗中驚歎。
他們心中沒有任何疑問,如果有李尋這麼強大的獵人打頭,衝鋒陷陣,哪有紅軍們闖不過的關?過不去的坎?
或許也正因為有著他們打頭,所以紅軍突擊隊,才能在付出極小代價的前提下,突破敵人的封鎖線。
薛二柳心中熱血澎湃之餘,忍不住轉頭又對薛奇真說道:“二大爺,你一定得給我詳細說說,當年我們四大家獵人,究竟是怎麼參與到飛奪瀘定橋中的!”
薛奇真輕輕地搖了搖頭:“小許不是已經說了麼,當年並非是我四大家參與了飛奪瀘定橋,而是當時只有四大家中的李家、陳家兩姓先祖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