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正旺在那吩咐許倩雲,李尋在邊上看著。
邊看,邊微微地笑。
真是有趣得很。
就像昨晚,馬三夜、卓玲瓏等人的語氣中,滿滿地是對國家和政府的不信任。
今天,牛魔王的話裡,也同樣充滿對江湖勢力的不信任,雖然牛魔王的話,也確實有些道理,李尋深以為然。
但雙方的不信任,終究存在。
或許可以從側面說明,當下時代,國家勢力和江湖勢力間的一些微妙關係。
這個時代,國家變得空前強大,前所未有的強大,已經屹立於世界頂級強國之列。
卻不意味著,歷經數千年,一直和國家勢力糾纏對立的江湖勢力,就會被完全打壓,因此徹底銷聲匿跡。
李尋並不清楚,外國有沒有江湖勢力,但李尋知道,在中國,江湖勢力的存在,恐怕和華夏民族一樣源遠流長。
遠在戰國中期,莊子曾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或許江湖的最早出處,從此“江湖”兩字逐漸延伸為民間。
江湖勢力,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民間勢力。
但在莊子他老人家說出這話之前,江湖就不存在麼?
顯然不是。
若不存在,莊子他老人家,能有感而發,說出這話?
憑空臆測麼?
顯然也不是。
就算是備受江湖人士尊敬的關帝爺,當初投軍時,也曾說過:他是因本地的勢豪仗勢凌人,被他殺了,逃難江湖,有五六年了,聽說有人招兵,他來投奔。
這個逃難江湖,其實就是闖蕩江湖的意思。
這關二爺自己都說自己是闖江湖的角色了,也難怪他能以武帝的身份接受江湖人士的尊敬。
當然了,也有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留下千古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句話,其實也非常隱晦地點明,廟堂和江湖的對立。
能居廟堂,就無法近江湖,人在江湖,則無法再管廟堂的事,這就是對立。
只不過這種對立,在語文書的解釋裡,被巧妙地換成了其他的意思而已。
等等。
同樣也像燕子堂,他們藏匿於民間,他們開夜總會,開五星級大酒店,他們培養明星,培養代言人,他們其實已經用另外一種方式崛起,也是一種更隱秘的方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