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王如意在那暗自驚詫,這邊的李尋,已經出拳如風。
結合李尋對於形意精髓的領會,李尋的出拳,時而如猛虎下山,時而如羚羊掛角,時而又如鷹擊長空。
正如他對太極的領悟,源於太極,精於太極。
他對形意的領悟,也大致如此,無形有意,超於形外,寓於意中。
“嘭……”
“轟……”
“噼啪……”
李尋和龔浩靠近,眨眼之間,已交手五六合。
李尋將形意拳的快、準、狠、刁等特性,發揮到淋漓盡致。
從一出手,他就始終掌握著主動。
所以別看龔浩此刻的大拳頭,打得晃人眼,撕裂空氣的聲音奪人心魄,但李尋始終控制著場中的節奏,龔浩被處處牽著鼻子走。
倒不是說龔浩不強。
相反,龔浩很強,拳法、掌法的修為之精,恐怕在龔家子弟中,也已經是翹楚人物。
這從他雙手的大小,就可隱隱看出。
山東龔家的弟子,從小天賦異稟,手掌會比普通人略大一些,這和他們的血脈力量有關。
當然,先天的血脈力量,還得後天鍛鍊,才會被完全激發。
龔家弟子也是如此,他們從小就用特殊的方法鍛鍊雙手,以至於他們的雙手會變得越來越大。
通常而言,他們實力越強,手和身體的比例,就越不協調。
龔浩的手掌到指尖位置,已經和他的小臂長度差不多,說明他的天賦極好,血脈力量極強。
他年紀還輕,甚至可以說是前途無限。
但可惜龔浩遇上了李尋。
遇上了掌握著形意精髓的李尋。
正如李尋用太極,他攻不破,李尋用形意,他同樣也守不住。
道理是一樣的。
這就是差距,無關力量,只是純粹的,雙方對於拳法上技巧領悟上的差距。
而事實上,此時的李尋,在力量上還是略微有所保留。
至於讓李尋用上自己的血脈力量?那更是不可能。
李家的血脈力量太強,太剛,太猛,一旦用上血脈力量,對方極有可能非死即殘,根本無緩和的餘地。
對面的龔浩,並不是死敵,李尋尚不至於致他死地。
“轟……”
李尋一個跨步崩拳,左手以震盪性的力量,直接崩開了龔浩試圖架擋的大拳頭,在龔浩還沒來得及調整身子的時候,李尋的右手又發拳了。
炮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