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部分的?”
“第八集團軍第四軍第十二師新編獨立團的。”
第八集團軍的總司令是北伐名將張發奎將軍,在北伐戰爭中,張發奎將軍曾經與共產黨人有過密切的合作,他的部隊是共產黨員最集中的地方。
當年他率領的第四軍,絕大多數軍官都是舊軍閥,對共產黨員抱有毫不掩飾的恐懼心理。但張發奎將軍對共產黨人並不介意,把許多共產黨人編入第十二師葉挺獨立團。
雖然後來國共兩黨分道揚鑣,但對共產黨人作戰的勇敢和一往無前的精神,張發奎將軍一直予以肯定,淞滬會戰爆發後,張發奎將軍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在浦東擊敗日寇數十次進攻,並親自指揮炮兵轟擊日寇司令部和日軍旗艦“出雲號”,給鬼子以重大威脅,被譽為神炮。
左翼軍開始敗退的時候,蔣委員長又讓張發奎將軍指揮左翼及中央軍,面對殘局,他仍表示:“盡最後一分力,流最後一滴血”。
日寇由杭州灣登陸後,整個國軍部腹背受敵,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張發奎將軍奉命放棄上海。
而凌風所在的新編獨立團,就是淞滬會戰伊始,張發奎將軍想以當年葉挺獨立團的戰鬥精神,重振往日雄風,只是物是人非,現在的新編獨立團,與過去葉挺獨立團的戰鬥力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但他們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精神,無疑是葉挺獨立團光榮的延續。
女少尉聽過之後,嘴唇動了動,但卻沒有發出聲音。
她的部隊標識,已經被剛才那群鬼子撤爛。
“你叫什麼名字?”她問道。
“凌風。你呢,”凌風問道:“你叫什麼名字,是哪部分的?”
“龍豔麗,七十四軍的。”
凌風和龍豔麗逃出南京後,幾乎進入了一段真空地帶,除了沿途逃難的難民,他們幾乎沒有碰到任何一支部隊,直到來到蜀中名將楊森將軍鎮守的安慶。
楊森將軍去年親率一萬八千名川軍勇士徒步出川,前往上海參加了淞滬會戰,其麾下劉雨卿將軍的第二十六師,在大場血戰了五晝夜,以傷亡七千多人的代價,贏得了中國軍隊最能打的五個師之一的美名。
淞滬會戰後楊森將軍駐防安慶,已由原二十軍軍長升任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除指揮二十軍外,還負責指揮第四十四軍、第四軍和皖南新四軍郝耀庭縱隊。
原本是在後方休整的楊森將軍部,因為南京的淪陷,一下子變成了前線。看著合肥以南、長江以北,西至大別山,東到巢湖的廣大地區這長達千餘里戰線,面對日寇陸海空絕對優勢的火力,楊森將軍不知道能夠守得住多久。
楊森正在作戰地圖前苦思冥想,一個副官走了進來報告:“司令,現在城裡到處風傳日寇就要攻城了,全城的老百姓個個人心惶惶,大街上做買賣的基本上都關門了,連小攤小販都很難見到。”
楊森把桌子一拍:“又是漢奸在造謠,傳令下去,倘若再發現造謠生事,亂語鬼子攻城者,當街格殺!”
“是!”
“另外,貼出告示,就說國軍誓與安慶共存亡,即使鬼子飛機軍艦一塊來,全城也將戰至一兵一卒,絕不輕言放棄!”
“是。”
副官立即帶著執法隊上街,一邊貼著安民告示,一邊對廣大市民進行安撫,在城門口,正巧遇到了人困馬乏的凌風和龍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