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昱打算把這裡,營造的更加合理和堅固一些。
水泥是第一步。
不過等到水泥窯建好,趙昱卻抓瞎了。
沒錢了。
三十萬錢,說多不多,也絕不少。但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用完,可見趙昱的腳步的確跨的有點大。
“沒錢了?”
聽到典韋說一個子兒都沒了,趙昱跳起一巴掌扇在典韋腦門:“你就不能早幾天告訴我?!”
典韋一臉委屈——你又沒說。
讓他這樣的猛士,操持這些雞毛蒜皮的事,的確太勉強了。即便典韋已經學了不少數術計算,可他本質上是個粗人。
“濮陽有衛家的店鋪。”趙昱知道跟這樣的粗人生氣,完全是自己找罪受,直接道:“你馬上去衛家店鋪,叫人讓衛臻送一百萬錢來。”
“對了。”趙昱又道:“我要大量的石灰石、鐵礦石、石膏...這樣,你讓衛氏店鋪的人傳信,請衛臻過來一趟,我親自跟他說。”
“哦。”
當衛臻站在趙昱面前的時候,已經是六天過後了。
諸夏民族拓展生存空間的足跡,實際上在漢朝的時候,已經駐足不前了。原因在哪裡?除了逐漸形成的思想禁錮,最大的原因,在交通。就比方現在,如果一件事發生在交州,等到長安雒陽知道訊息,可能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
交通和通訊的不便,使得王朝疆域越大,統治就越困難。
所以歷代統治者只能駐足於能夠統治的範圍,往往對周邊蠻夷的戰爭,奪取了大片土地,最終也丟棄不要。不是他們蠢,而是沒辦法。交通和通訊的阻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當然,這裡說的不是這個。
但交通通訊,的的確確是大難題。
衛臻之前去了冀州,在鄴城跟中山毋極甄氏進行商業上的來往,而鄴城距離濮陽其實並不遠,隔河相望。但訊息透過濮陽的衛家店鋪,七外八拐,傳到衛臻耳朵裡的時候,已經過了四天。
等他馬不停蹄趕到濮陽,已經是第六天了。
衛臻知道趙昱,很清楚這位在曹孟德心目中的地位,甚至知道,他現在主營的兩種商品,都是出自這位趙先生之手——衛臻已拜了曹孟德為主,否則只憑衛茲的遺澤,曹孟德不會如此輕易把經濟大權交給他。
曹孟德有過專門交代,只要趙先生有所需,竭盡全力都要滿足。
所以他絲毫不敢怠慢。
跟著典韋,衛臻一路穿過趙家莊,目光在一些新奇的地方掃過,偶爾開口詢問典韋。最後他在趙昱家後院與河岸相鄰的土窯下,見到了趙昱。
趙昱一身短褂,袖子挽起,跟個工匠農人沒什麼區別。衣服上,多是灰塵,但臉上面板上,卻乾淨的很,給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趙昱修行到現在,雖然才剛剛踏入仙道的門檻,但一身勁力圓潤精微,不要說一羽不加身,就是一粒灰塵,也休想落到他身上。面板會自然產生反應,勁力震動,什麼灰塵都不能沾上。
就算是衣服,實際上也可以不沾灰塵,只要趙昱震動勁力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