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先悄悄繞道,東下亳州,破獻賊、革左。獻賊、革左知開封重要,定料想不到朝廷援軍不去開封卻奔亳州,毫無防備之下,必敗無疑。”
“然後回師北上,與太子一南一北,兩相夾擊,闖賊必敗。”
“如此,方能將流賊一網打盡也!”
楊和說的是神采飛揚,趙昱聽的是連連點頭。
“言之有理!”
撫掌道:“既如此,便先去亳州。”
然後擺手招來傳訊者,道:“我意統兵東下,繞道至亳州,先破獻賊、革左。然後揮師北上,與太子夾擊闖賊,一戰而盡全功。”
詳細解釋一番,趙昱道:“你且再跑一趟,去京師將我的打算告知李軍師與趙公明先生。請軍師與趙公明先生安排東下糧草供應。”
那人一聽,猶豫了一下,道:“可太子那裡...”
“無妨。”趙昱微微一笑:“太子是知道的。”
這人才舒了口氣:“小人這便回京師。”
於是趙昱大軍到了通州,眼看前面就是京師,卻連夜轉道南下,一夜急行軍,便就入了保定府。
卻說那傳訊的一路快馬趕回京師,尋了李玉清與趙公明,道:“趙參將意圖領兵東下,之亳州,先破獻賊、革左,再北上破闖賊。使我請求沿途糧草供應,又道是太子知曉。”
李玉清一聽,不禁與趙公明對視一眼,笑道:“趙參將果然是個打仗的將才。”
“趙兄弟雖然初出茅廬,卻也是個心思通透的。你那一封信,不曾明言,他只一眼怕就看出了你的意圖。”趙公明微微一笑,對那傳訊的道:“你再跑一趟,請趙參將放心。沿途一應糧草供應,我早有準備。”
待那傳訊的走後,趙公明道:“趙兄弟領兵東下,以遼東兵的戰力,及趙兄弟威猛,獻賊、革左必敗。然則太子那裡,卻並不知道,你是時如何交代?”
李玉清笑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太子雄才大略,哪裡不知道我的意圖?”
“這便好。不過還需的與太子通稟一聲才是。”
“自該如此。”
言罷此事,李玉清道:“太子離京之後,朝中牛鬼蛇神又要鬧騰起來了。”
“不是還沒鬧騰嘛。”趙公明哈哈一笑,不以為意:“何況糧草軍餉,太子皆不寄託在那些蛀蟲身上,他等如之奈何?”
“話不能這麼說呀。”李玉清嘆道:“這世間之事,唯人心最是難測。尤以名、器,最為重要。如今太子走上前臺,初出便為督師,督大軍數以十萬計。我就怕那些蠅營狗苟之輩在天子面前詆譭汙衊太子,使太子失去天子信任吶。”
趙公明微微一怔,不禁臉上色變:“你是說,他們汙衊太子...”
李玉清微微頷首,眼神裡露出一絲憂慮:“太子掌軍,督師天下。這軍權的重要性,誰人不知?又有趙參將這位名動天下的猛將襄助,萬一天子心生猜忌...”
“這...”趙公明不由撓頭:“那該如何是好?”
頓了頓,眼睛一亮:“你隨太子身側已有數年,也曾多次入宮。不妨進宮去求見皇后?”
李玉清點了點頭:“正有此意。”
“那還耽擱什麼?”趙公明站起身來:“我立馬要去安排趙兄弟行軍途中的糧草供應,你快快入宮去見皇后罷。”
於是李玉清持了太子令牌,入宮覲見周皇后不提。
...
卻說趙昱一行大軍連夜急奔,大略三更,那傳訊的就趕上來,告知趙昱糧草軍餉之事不必擔心。
趙昱心下安定,繼續趕路。天亮時分,就到了保定府定興城外。
便就找了個依山傍水之處,暫時修整。一邊將糧草供應之事交託與楊和處理。
太子不知幾年前,大概就在為扭轉乾坤而做準備。其所屬趙公明的商行,早早遍佈天下。不論訊息情報,還是金錢賺取,都是一等一的便捷。
便譬如定興這等縣城,都有趙公明操持商行的據點所在。
原本大軍行軍,糧草須得帶上。然則太子的打算,卻是以沿途縣城的的商行據點提供糧草。大軍只隨身攜帶不超過七天的糧草,以減輕負重,加快行軍速度。
沒了糧草拖累,一則行軍速度必定快捷。二則不需那許多民夫雜兵運輸糧草。每個士兵身上,直接就能帶上七天的乾糧,利落的緊。
楊和就帶了千人兵卒,至於定興,取了早就準備妥當的乾糧,下發到每個士兵手中。又修整半日,大略中午時分,大軍便繼續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