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接連出現狀況,也讓武則天心裡生出一種不祥的預兆。
雖說此前的兩個小問題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可是她依舊感到,事態似乎有些不受他的控制。
那兩個小插曲,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武三思的手筆。
而且武則天相信,武三思肯定還有後招。
不過,她並沒有太多在意武三思的小動作,因為她很清楚,武三思不敢鬧得太狠。
可是武三思有小動作,其他人會不會也有小動作?
聯絡到之前,她親自設計的南下路線暴露,就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還有八角山那次伏擊,武三思就差指天發誓,他沒有害楊守文性命的意思。可是,作為武三思的鷹犬爪牙,孫思觀為什麼會擅自改變主意,要謀害楊守文呢?
還有,太平公主在事件中,充當了什麼角色?
要不然,為何會有她身邊親隨和孫思觀進行接觸?
如果太平公主也參與其中,太子李顯、相王李旦,以及那些李唐宗室,又充當了什麼角色?
一連串的疑問,在武則天腦海中浮現。
她甚至聯想到了去年默啜突然出兵河北道的事情。本來,她和默啜已經有了約定,讓武延秀迎娶默啜的女兒,默啜並未反對。何以當武延秀到達後,默啜卻突然改變了主意?
河北道戰事結束後,武則天不是沒有懷疑,也進行過調查。
因為,那場叛亂實在是太詭異了,河北道屯有重兵,可是在默啜出兵的時候,靜難軍軍使慕容玄崱投降,定州刺史孫彥高不戰而敗,還有唐般若也打算投降……
天兵道援救不及時;神兵道按兵不動。
幽州方面,各路兵馬似乎全然沒有覺察到粟末靺鞨人的動靜,坐視叛軍攻破居庸關。
這所有的一切,都透著詭異。
小鸞臺傾盡全力,卻沒有任何的收穫。
上官婉兒為此還折損了數十個密探,結果都沒有找到答案。
這就說明,對方藏得很深,實力也非常雄厚。若不然的話,何以小鸞臺也會失敗?
能有這種實力的人……
武則天畢竟老了,換做十年前……不,也許早個五年時間,發生這種事情,她一定會大開殺戒,掀起腥風血雨。可是現在,她需要穩定局勢,而且也沒有當年那種殺戈果決的氣魄。她想要找到證據,儘可能在小範圍內解決這種狀況……
可是現在看來,似乎有點麻煩。
武則天覺得,她需要加強控制,而不是任由下面這些人繼續胡鬧。
但讓誰來平衡下面的這種動盪呢?
她坐在龍椅上,鳳目微合,陷入沉思之中。
“祖母,可以開始了嗎?”
李裹兒的聲音,在武則天耳邊響起。
武則天猛然睜開眼睛,呼的站起身來,沉聲道:“傳朕旨意,請諸公隨朕一同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