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9年,在大唐帝國,正是聖歷二年。
而此時的倭國,已經改名為日本,其天皇是年僅十六歲的輕,也就是歷史上的第四十二代天皇文武天皇。輕是草壁皇子(好吧,我實在忍不住想要吐槽這個名字,真的真的很三俗)和阿沛皇女的長子。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囉唆兩句。
草壁皇子是天武天皇的次子,他的母親則是持統天皇。
不過,草壁皇子在他還只是皇太子的時候就死了,所以沒有來得及繼承皇位。
按道理說,輕原本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
在倭國,只有天皇之子才可以被稱為皇子。皇子之子應該被稱之為王,無法繼承皇位。
但是,由於輕的祖母,也就是持統天皇對他非常寵愛,所以在輕還沒有成為太子之前,就被稱作‘輕皇子’,享受著皇子的待遇。輕的運氣不錯,草壁皇子在持統天皇三年死了,而另一個擁有繼承皇位資格的高市皇子,也就是輕的伯父,在萬歲通天元年,持統天皇十一年,亦公元696年也死了,於是輕成為太子。
次年,也就是公元697年,持統天皇退位,輕登基,正式成為倭國第四十二任天皇。
不過由於輕登基時年僅十五歲,所以朝中的事務,仍由持統天皇主持。
這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太上天皇退位之後,仍主持朝政,並且和文武天皇並作的示例。
至於持統天皇,本名鸕野贊良……
好吧,縱觀日本的皇室血統,基本上就是一部亂?倫史構成。
持統天皇的故事,在這裡就不再加以介紹,總之是……但這個女人非常厲害,歷經壬申之亂以及大津皇子造反,卻始終把持著朝堂。她在位期間,雖然停止了與大唐之間的正常交流,可是在私下裡,並沒有停止向大唐偷師,學習文化。
文武天皇在位時推行的《大寶律令》,相傳是秉承了持統天皇,也就是鸕野贊良的意志。甚至可以說,文武天皇之所以能夠頒佈《大寶律令》,也是因為鸕野贊良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鸕野贊良更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
她並非政治上的裝飾品。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正是這個女人,極力將皇權強化到了極致。
在倭國,有一首和歌,裡面有一句歌詞,叫做‘大君是天皇降世’,也是由鸕野贊良發起。從她之後,天皇就成為了日本至高無上的存在,猶如神靈般的象徵。
+++++++++++++++++++++++++
書歸正傳,讓我們回到長洲縣衙花園的書房裡。
當呂程志說出五牙戰艦的造船圖紙後,姚三郎再也無法保持平靜,駭然看著他。
“你……”
他失聲喊叫。
呂程志笑了笑,“我猜的!”
說完,他沒有再去理睬姚三郎,而是把目光轉回到了狄光遠的身上。
只是狄光遠並沒有展現出特別高興的意思,反而露出苦澀笑容,朝呂程志搖了搖頭。
“呂先生,這件事恐怕已非本官可以處置。
莫說是本官,就算是府君,恐怕也沒有這個權力。此事牽扯甚大,需稟報朝廷。此人更不能有任何差池,必須要嚴加看管,而後送往神都,請聖人審問決斷。”
他不是狄仁傑,整個大唐也只有一個狄仁傑。
狄仁傑有那個本事對外宣戰,可他狄光遠卻沒有這等魄力。
這已經牽扯到了倭國,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縣令能夠決斷,所以必須要稟報朝廷。
恐怕,連楊守文都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
楊守文原本以為,這姚三郎是安南的人。
安南自古以來就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今更是在安南都護府的治下。如果只是牽扯到安南,狄光遠倒是可以決斷。但這牽扯到了倭國,可就變得複雜了。
呂程志先是一怔,也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