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的一場小雨,非但沒有驅散暮夏時節的暑氣,反而讓天氣變得更加悶熱。
天還不亮,楊守文就走出了房間。
楊思勖在收拾行囊,而裴旻也準備妥當。
三人結了賬,就離開客棧,行出村落。
“那泰伯祠,在那邊。”
裴旻手指西南面,對楊守文道:“咱們騎馬走,大約一炷香左右就能看到泰伯祠。”
“那就由你帶路。”
裴旻縱馬在前面走,楊守文和楊思勖行在他身後。
三人很快就來到了閶門嶺下,遠遠的,楊守文就看到了那泰伯祠高聳的牌坊,在晨光中顯出破敗的氣息。
長洲的泰伯祠,興建於東漢永興年間,由會稽郡郡守麋豹督建。
中古時期的人們,信奉鬼神。
吳太伯作為吳國的創立者,再加上民間的種種傳說,於是人們把他封為吳國的神靈。可惜,在經過東西兩晉南北朝之後,佛教傳入中原,道教也漸漸形成了體系,極大程度壓縮了傳統的鬼神信仰。於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盡在樓臺煙雨中……而傳統的宗祠廟宇,漸漸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也變得越來越不為人知。
泰伯祠,也沒有躲過這種信仰的更迭。
一座殘破的牌坊,一座孤零零的廟宇,就這樣矗立在閶門嶺下。
遠處,是成片的翠綠竹林。從長洲苑吹來的風,拂動竹林搖曳,沙沙作響。
楊守文三人來到泰伯祠的時候,祠廟已經開門。說起來,這祠廟看上去的確是殘破不堪,甚至不帶有半分香火氣息。與之沿途見到的佛寺道觀想必,這座泰伯祠廟只能用破敗兩字來形容。
一個鬚髮灰白的老人,正在祠廟臺階上打掃。
身上灰色的道袍,因為洗了又洗,已經泛出了白色。
他行動似乎有些不太方便,掃地的時候一瘸一拐,老態龍鍾,看不出半點神氣。
“阿郎,這就是泰伯祠了。”
裴旻勒住馬,翻身從馬上下來,回頭向楊守文看過來。
楊守文也從馬上下來,站在牌坊下,向四處眺望。
箭書上說,讓他來泰伯祠。
但來到泰伯祠後該找什麼人,做什麼事?他絲毫不知。
現在,他已經來到了泰伯祠,那下一步該做什麼呢?楊守文咬著嘴唇,沉吟半晌後,把韁繩遞給了楊思勖,而後手提鴉九劍,邁步向泰伯祠廟走去。
“小裴,跟我來。”
裴旻連忙把韁繩丟給楊思勖,一路小跑追上楊守文。
兩人一前一後,沿著不過十二階的石階緩緩來到泰伯祠廟的大門前,就看到那清掃的老人正拖著掃帚,一瘸一拐向裡面走。
“老人家!”
楊守文高聲喊道。
可是那老人卻頭也不回,沒入祠廟之中。
“阿郎,你忘了,我昨日打聽過,他們說這廟祝又聾又啞,你喊他他根本聽不到。”
楊守文頓時露出恍然之色,臉上露出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