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局勢如此複雜,我擔心青之……”
道人聞聽,忍不住笑了。
“怎地,你對青之沒有信心?”
“這個……”
“你忘了,他去年單人獨騎闖蕩塞北,又從塞北南下滎陽。之後到神都,更憑他自己的能力站穩了腳跟。文宣,休要小看你的這個孩兒,他可不是那莽撞之人。
沒有通知你,說明他心中已有計較。
而且,你不可能總關照著他,他日後的成就,絕非你可以相比,你只管放心吧。”
道人的勸慰,讓楊承烈總算是心裡舒服了一些。
但要說放心,終究不是那麼容易。
“對了,你為何不把你和聖人的關係,告訴楊執一?”
“告訴他幹什麼?”楊承烈沉聲道:“他越是小覷我,我也就越好行事,何必說破?”
道人臉上,浮現出了一抹古怪笑容。
半晌,他輕聲道:“文宣,你比當年,的確是穩重了許多。”
“嘿嘿!”楊承烈笑了兩聲,突然看著那道人:“明叔,我還是不放心兕子。”
目光中,帶著祈求之色。
道人想了想,輕聲道:“這樣吧,我這就手書一封信,送往棲霞山,請族中子弟暗中助他一臂之力。”
自魏晉以來,平原明氏歷經許多波折。
隨著晉帝南渡,中原大族紛紛遷往南方,而明氏卻始終堅守家園,與異族進行抗爭。以至於到南朝劉宋政權的時候,對明氏邊境豪族的地位非常依賴,更委以重任。
史書記載,明氏南渡隨晚,但名位甚高,自劉宋至梁,共出六位刺史。
不過,鑑於當時南朝大多是由王、謝、庾、桓四大家族把控,對明氏極為忌憚。明氏南渡的時候,沒有隨行一品大員,同時也從此分為兩支,為洛陽房和江寧房。
洛陽房,在戰亂中早已不復存在,但江寧房卻隨之崛起。
而明崇儼,就是江寧房子弟。
上元三年,也就是公元676年,在江寧的棲霞寺外營建了一座石碑,名為明徵君碑。這明徵君,就是劉宋時期的隱士明僧紹,曾多次被皇帝徵召,也多次拒絕,故而稱之為‘徵君’。明僧紹號‘棲霞’,死後把他的住宅捐獻出來,建造為佛寺,最初名為棲霞精舍,後又被改名作棲霞寺。至李唐,棲霞寺再次更名,改為功德寺。但是對於明家子弟而言,棲霞寺就是棲霞寺,誰也改變不得……
明僧紹的兒子,叫明山賓。
而明崇儼,就是明山賓的五世孫!
楊承烈聽聞道人這麼說,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明家在江南東道,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影響力。雖然到如今只有一個明珪在朝為官,但其隱藏的力量仍不容小覷。如果楊守文有明家的人關照,定不會再有危險。
也不知道,兕子如今已到了何處?
++++++++++++++++++++++++++++++++++++++++++
洛陽,此時正烈日炎炎。
而遠在千里之外的徐州,卻下著瓢潑大雨。
烏雲滾滾,雨勢駭人。
泗水在暴雨中變得兇猛起來,渾濁的河水發出隆隆的聲響,滾滾向東南流淌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