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觀王房和扶風房是都是漢代名臣楊牧的後人。
兩房分支,是在楊士雄一代開始,也就是觀王楊雄出現了分家。
楊雄是北周刺史楊紹之子,他還有一個弟弟叫楊達,也叫楊士達,也就是開創了扶風房的始祖。楊士達有一個女兒,生了一個更了不起的女兒,就是武則天。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武則天在立場上也就更偏向於扶風房。
也正是因為扶風房的支援,觀王房感到了壓力。所以他們急需要一個足夠強悍的人站出來撐場面,否則很可能被扶風房取而代之。這也是觀王房為什麼要讓楊承烈父子回去的原因。但楊執柔呢,又不情願這麼被楊承烈父子搶了風頭。他更希望為觀王房撐場面的人是他的兒子,畢竟楊承烈父子,並非觀王房一脈。
總之,這楊家內部的關係,真可謂是錯綜複雜……
楊承烈看著楊執一,沉吟良久,開口道:“卅七郎,你要我怎麼幫你?”
楊執一猶豫了一下後,輕聲道:“十九哥,不瞞你說,我現在的情況不是很好……早年間,我曾為兵曹參軍,得罪了張易之,被黜授洛州伊川府左果毅都尉。
這幾年,我雖屢次建功,卻每每被張易之兄弟打壓,以至於不得寸進。
前些日子,我聽到訊息說,張易之打算把我貶去山南東道……我知道十九哥有手段,所以想請十九哥為我謀劃,助我留在洛州。不知十九哥,可願意助我嗎?”
山南東道,也就是後來的湖北地區。
雖經衣冠東渡,南方已不再是不毛之地,但相對於豪門貴胄子弟而言,那仍舊是蠻荒。
想想看,當年太子李顯就是被貶去了山南東道。
楊承烈不禁眯起了眼睛,看著楊執一。
“卅七郎,你怎知我能幫你?”
楊執一頓時笑了,“十九哥可知道楊再思?”
“你是說,那個和六叔公同名的原武羊嗎?”
楊承烈在愣了一下之後,旋即露出了恍然之色。
這個‘原武羊’,並非弘農楊氏族人,雖然他一直希望,能夠被納入楊氏。此人是原武人,名叫楊綝,正好和楊雄的一個兒子同名。這個楊綝是憑藉明經科中舉入仕,後來聽說自己的名字和弘農楊綝相同,立刻改了名字,叫做楊再思。
不過,楊氏子弟稱呼此人,大多會以‘原武羊’而代之
證聖元年,也就是公元695年,楊再思拜鳳閣侍郎。
這,完全是靠他自己的能力做到,其中不泛有投機取巧的成分,但也足以說明他的才幹。但是,在神功元年,也就是公元697年,突厥可汗默啜向武則天求取豐州等六州降戶。當時,宰相李嶠堅決反對,但楊再思卻認為,契丹作亂尚未平息,不宜拒絕突厥,於是再三勸說武則天,令武則天同意將數千帳降戶交給默啜。
也正是因此,默啜實力大增,更有了去年入侵河北道的舉動。
為此,武則天萬分惱怒。
她是皇帝,但很多時候,對局勢的判斷需要手下的人呈報分析。
鳳閣侍郎本就承擔著這一責任,但正是楊再思的錯誤判斷,使得武則天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這件事以後,楊再思不再受寵,更被貶為左臺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