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寶藏、奪武魁,卻在人生巔峰時,出家修行。
火燒武家樓,迫的武衛將軍武崇訓跳河逃生;為尋幼娘,不惜犯法,越獄逃亡,更關鍵的是,還怪帶走了出家修行的安樂公主;之後在梓州,大敗飛烏蠻,橫掃東劍南道,又千里行軍,平定安南之亂……這一樁樁故事,足以為他祝早出一個傳奇。
只是,楊守文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會在意。
他現在最在意的,是能夠早些見到裹兒。
梓州一別近一載,著實有些想念那小可人兒……也不知道,她如今在翠雲峰過的如何?
出城後,楊守文縱馬揚鞭。
天空中大玉盤旋,地面上獒犬奔走。
那滋味……
楊守文忍不住縱聲高歌:“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本是後世蘇仙所做《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
在武唐時期,詞乃詩之餘,多在青樓教坊之中流傳,而且大多是一些豔詞小調。
士大夫多不屑於寫詞,認為那不登大雅之堂。
可不得不說,蘇仙的《江城子》卻與時下的豔詞小曲截然不同,別有一番豪放之意。
官路上,車水馬龍,頗為喧囂。
兩人兩騎,一鷹四犬在大路上奔行,本就令人側目。
而楊守文這突然高歌,更引得不少人駐足。
一輛馬車,本在官道上行進,正朝著洛陽行去。
車中端坐一中年婦人,身著胡服,卻端莊穩重,並透出一種英武氣概。
“停車!”
她聽到歌聲,突然喝令車馬停下,挑起了車簾。
而這時候,楊守文則縱馬行過。那婦人只看到了楊守文的側影,於是便探出身來。
“方才放歌者,何人?”
“啟稟王妃,並未看得真切。”
車伕連忙回道:“不過,觀其鷹犬,神都治下,怕唯有楊謫仙一人。”
“楊守文回來了?”
“可能吧。”
“這詞倒是極好,雖不登大雅之堂,卻極盡豪放韻味,絕非當下那青樓教坊中傳唱的豔詞可以比擬。
未曾想,這楊青之詩作得好,還精於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