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宇間,仍殘留著一絲絲的疲憊之色,但看得出來,他精神還算不錯。
桓彥範大步流星,來到了楊守文面前,拱手一揖。
“楊明威,久仰大名,今日終得相見。”
明威,是指楊守文明威將軍的散階。
楊守文比桓彥範小太多了,論輩分,桓彥範和楊承烈是一輩,自不可能稱呼他什麼楊君。
但是直呼其名?
似乎也不太合適。
楊守文可是朝廷欽命,都督嶺南道西部戰局。
而桓彥範雖然也在指揮作戰,可是卻沒有朝廷的任命。
所以從職位而言,桓彥範就顯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如此情況下,稱呼一句‘楊明威’正適合。
楊守文忙道:“桓公若再不來,我險些便抵擋不住了!”
他入嶺南道之後,先滅了和蠻,而後又解了甘棠州之圍。
可是在整體戰局而言,叛軍卻佔居了上風。此次甘猛造反,的確是聲勢浩大。他幾乎是集結了安南都護府治下的大半土著,並且謀劃多年。這一次,他殺死了曲覽,而後攻城掠地。若非桓彥範勉力抵擋,說不定大半個嶺南道都將被叛軍所佔領。
饒是如此,官軍仍是元氣大傷。
如果一城一地的征伐,天曉得要持續多久?
也就是這時候,已經改名為諸歡的孟浣獻策:叛軍聲勢雖大,卻因為倉促集結,部落之間並未妥善的進行整合。阿郎可率一支精銳人馬,輕車簡行,奔襲交趾。
只要殺了那甘猛,叛軍兵鋒自然減弱。
這一計,非常兇險。
但楊守文必須承認,若成功了,便可以扭轉乾坤。
他可不想在嶺南道僵持太久,所以在三思之後,決定採用諸歡的計策,行斬首之計。
殺死了甘猛,佔領了交趾縣城後,卻不代表大獲全勝。
甘猛雖然死了,但甘猛的弟弟,號稱安南第一猛士的甘勇立刻接替了甘猛的位子,率部瘋狂反撲,試圖奪回交趾。楊守文率部,在交趾堅守二十日,所部兵馬,死傷慘重。
最終,他等來了援兵……
甘勇不愧安南第一猛士之名,不過也僅止如此。
論聲望,論智謀,論行軍打仗,他都比不得甘猛。在王元珪和桓彥範接連擊潰叛軍,收復失地之後,甘勇便無心繼續圍攻交趾,率部南下,退守長陽關……
“若那甘勇再堅持兩天,我必死無疑。”
走上交趾縣城的城樓,到處可以看到大戰後殘留的痕跡。
楊守文忍不住發出了一聲感嘆,扭頭看著桓彥範道:“今叛軍已退,但戰事卻還未結束。
甘勇盤踞交州南部,始終是心腹之患。
桓公,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甘勇不可留,叛軍不可留……若不趁此一機會將之徹底剿滅,他日還會再起戰端。所以我認為,這一次,應趕盡殺絕。”
桓彥範忍不住撫掌叫好,“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楊明威才華過人,這半首詩作的極好……不過,接下來,楊明威又準備如何進行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