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臺鎮,地處淺丘,四季分明。
作為一個軍鎮,龍臺的面積不大,也就是在一平方公里左右,建造於一座淺丘上。
這裡,風景優美,景緻怡人。
楊守文登上望樓,舉目向四周眺望。
天,有點陰沉。
在黎明時下了零星小雨,使得空氣中的溼度很大。
正如孟浣所預料那樣,孟沅在覺察到孟凱遭遇埋伏後,並沒有返回救援,反而想著偷襲龍臺鎮,趁機搶掠糧食。不過,很不幸的是,當楊守文抵達塔子山時,就派人與龍臺鎮取得了聯絡。龍臺鎮多軍戶,有人口大約兩千人,駐紮了兩隊府兵。
這些府兵,可不是楊守文手下那些民壯可比。
雖然而今府兵制已經開始糜爛,軍備也變得有些廢弛,但從裝備和訓練而言,比之民壯要強悍不少。
這兩對府兵以逸待勞,而孟沅那六百叛軍,則是筋疲力盡。
得知大隊人馬被伏擊之後,叛軍已經沒有心思繼續作戰,以至於雙方一交手,就逃走了一半人。
叛軍幾乎是不攻自破,很快就潰敗了!
孟沅在亂軍中被殺,孟遊則帶著幾十個殘兵敗將狼狽而逃,暫時下落不明。
楊守文懶得再去追殺,叛軍疲憊,他手下兵馬同樣疲憊。至於孟遊?若是聰明一點,就趕快逃出劍南道,找個地方隱姓埋名。若不然,他的下場可能比孟凱更慘。
有唐以來,朝廷對付謀逆叛軍,從來不會心慈手軟……
“瀘州方面,情況如何?”
楊守文站在往樓上,舉目南眺。
在他身旁,是一個青年,膚色略深,體格健壯,看上去孔武有力。
此人名叫王君毚,是瓜州人氏,後入川從軍,而今為營田判官佐史,也是這龍臺鎮最高的軍事長官。
他個頭比楊守文略低,和楊守文齊耳的高度,不過體型卻比楊守文敦實。
昨夜,王君毚率一隊兵馬,痛擊叛軍,更在亂軍中斬殺了孟沅,令叛軍迅速潰敗,可謂大功一件。
楊守文在黎明時抵達龍臺鎮,還押解了數千俘虜,關押在龍臺鎮外。
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俘虜,王君毚也很緊張。好在這些個俘虜,一個個都無力反抗,被關押起來之後,非常老實,大部分人倒頭就睡,更沒有人想要聚眾鬧事。
這,才讓王君毚鬆了口氣。
同時,王君毚對楊守文也非常好奇。
他並不清楚楊守文的真實身份,只知道他奉太子詔令,權利很大。
聽到楊守文的詢問,王君毚忙回答道:“大約在五天前,和蠻人偷渡元水,佔領步頭後,奪取了南亭,直逼曲江。而當地洞澡蠻起兵響應,與儻遲頓聯手破八平城。
趙府君已經調集人馬抵抗,只不過和蠻勢大,局勢不是太好。
據說,此次和蠻人出兵兩萬,加上洞澡蠻和儻遲頓人,近五萬兵馬,也令趙府君感到棘手。他已經向絨州等地請求支援,前兩日還有使者前往安嶽求援,只不知道那張尋求張刺史會如何反應……不過,以我對張刺史的觀察,恐怕不會出兵吧。”
“為什麼?”
“趙府君和張刺史之間,有一些恩怨。
趙府君是天水人,而張刺史卻是本地人,兩人因為一些事情發生過矛盾,趙府君還上疏朝廷,請朝廷判決。後來朝廷認為是張刺史的不對,狄公更派人前來,斥責了張刺史,才算平息了兩人的矛盾。不過從那之後,張刺史對趙府君就恨之入骨。
張刺史這人膽小,且心胸狹窄。
反正我是覺得,這個時候,張刺史肯定不會派兵救援,亦或者不會那麼快派出援兵。”
趙府君,名叫趙師立,天水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