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狄公點醒,否則小子還在糊塗之中。
小子執拗,想來小過被夾在中間也很難過。我今天就會回覆太子,表明我的態度。”
楊守文想通之後,便向狄公躬身道謝。
狄仁傑擺了擺手,又返回茶船邊上坐下。
楊守文再次奉上一盅熱茶,他一口飲盡。
“青之,我知道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你祖父的遺言……說穿了,都是造化作弄吧。這樣吧,我會書信一封與弘農楊執柔,請他在族中求情,把你祖父重新列入族譜。我相信,你祖父一定會很高興,而對於弘農楊家而言,想來也樂見其成。
太子那邊的事情,你該怎麼處理,是你們的事,我不摻和。
但我接下來的這些話,出我口,入你耳,再無旁人知曉……”
“請狄公訓示。”
狄仁傑突然讓楊守文讓座,自己坐在了茶船後,準備沏茶。
當然,他的動作不似楊守文那麼熟練,但是在嘗試了兩次之後,便掌握了一些竅門。
泡了一壺新茶,狄公品了一口,頗為自得。
“前年,聖人有意立下太子,曾向我詢問。
當時太子剛從廬陵回來,尚寄居宮外,境況甚是淒涼。聖人問我,是廬陵王合適,還是相王合適?我想了很久,本不願參與此事,但最後還是回覆:廬陵王合適。
你可知道,是什麼緣故?”
這段秘辛,楊守文還是第一次聽說。
他微微一怔,輕輕搖頭。
“那你說,廬陵王和相王,誰更適合為太子呢?”
楊守文苦笑道:“狄公,太子也好,相王也罷,我都不熟悉,焉能知曉?”
“呵呵呵,你這個小滑頭。”
狄公忍不住笑起來,指著楊守文道:“我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也許在你看來,會認為相王更加合適,對嗎?”
楊守文嘴角抽搐一下,沒有回答。
“可我知道,當時若我說了相王合適,聖人會二話不說,殺了相王。”
“啊?”
“相王此人,極善於隱忍,頗有勾踐之風。
當初聖人登基,改唐為周之後,滿朝譁然,宗室激憤,可唯有相王卻表示贊成。為此,他還向聖人懇請,改姓為武。聖人很高興,便讓他住進了東宮。整整八年,相王雖無東宮之名,卻有東宮之實……但也正因為此,聖人對他了若指掌。”
楊守文有點不願意聽下去,但又忍不住內心的好奇。
他知道,他接下來聽到的事情,將會是一段沒有在史書中記載的秘辛。
以前,他會用一種聽八卦的想法來打探;可現在,他卻知道,這段秘辛將會對他產生極大的影響。
狄公自得其樂,滿上一盅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