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道臣的反應,有點出乎楊守文的意料。
看他這樣子,根本不像是受到了楊守文的威脅,反而有點躍躍欲試,迫不及待……
不過,既然他肯去,楊守文也就懶得再問。
之所以要把桓道臣帶走,並不是楊守文真擔心暴露了身份,而是為桓道臣的安全考慮。
他殺了那勞什子李弘泰,張易之兄弟怕奈何不得他。
可這並不代表張易之兄弟不去找桓道臣的麻煩……對於桓道臣的老爹桓彥範,楊守文並不是非常瞭解。不過,桓彥範是狄仁傑生前看重的人!只這一點就足以讓楊守文出手保護桓道臣。不為別的,只為那狄仁傑,是他楊守文非常敬重的人。
楊守文可以確定,如果他不帶走桓道臣的話,張易之絕對會對付他。
狄仁傑已經死了,桓彥範如今不過是一個監察御史,論身份和實力,都無法與張易之抗衡。
若桓道臣不在,桓彥範還有迴旋餘地。
可如果桓道臣回去的話,那絕對是必死無疑……
楊守文是想要救他,但是看桓道臣那樣子,卻好像一隻逃脫囹圄的籠中鳥一樣。
這,也讓楊守文心裡,不禁困惑!
+++++++++++++++++++++++++++++++
暮春將至,夜風還有些冷意。
眾人吃了飯,便各自去休息了。
“四郎,這次又要煩勞你陪我千里跋涉,實在是不好意思。”
明秀坐在篝火旁,那熊熊的火光跳動,在他臉上留下飄忽的陰影。
楊守文走到他的身邊,坐下來,遞給他一壺鹿門春。
明秀結果酒壺,吃了一口酒笑道:“明、楊本是一家,叔父讓我陪你一起,我自然無法拒絕。再說了,那洛陽城雖繁華,卻非我所願。你若是離開了,我一個人在那裡也忒無趣,倒不如跟著你一同去梓州……說不定,會遇到很有趣的事情。”
楊守文聽罷,笑了。
他知道,明秀這些話裡,有真有假。
明琰讓他隨行相助是真,但內心裡,恐怕也有離開洛陽的心思。
明秀的性子,比楊守文更加淡泊,更不喜歡勾心鬥角。可生活在洛陽,他難免要遇到種種事情,到時候少不得要讓他心煩。離開洛陽,其實對明秀而言,也是解脫。
就這樣,一夜無事。
第二天清晨,楊守文就喚醒了眾人,再次上路。
李裹兒顯然沒有睡醒,索性就讓她上了馬車。而其餘眾人,則騎上馬,繼續行進。
過了拒陽川,就進入到了山南東道的商州。
按照原先的規劃,他們會穿過商州、洋州,而後逆漢水而行途經梁州後,自利州進入劍南道。
這也是前往梓州最近的路程!
剛開始的時候,李裹兒尚興致勃勃。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枯燥乏味的旅途,崎嶇難行的道路,以及變化莫測的惡劣天氣,也使得她的興趣漸漸消耗乾淨。從最初一路上嘰嘰喳喳,看見什麼都會感到好奇,到後來開始沉默寡言,除了和楊守文單獨相觸時還精神一些外,大部分時間,都是默默趕路。
這也讓楊守文感到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