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身在異鄉,一舉一動都要小心,更不要說,楊守文的身上還揹負著找人的使命。
在入城的時候,楊守文等人受到了盤查。
好在,這個時期佛教在吐火羅如日中天,正處於興盛的狀態。這一點,從忽論城的佛寺數量和規模就能看出端倪。僧人在這裡的地位,較之普通人也高出不少。
再加上大唐帝國國力強盛,忽論城的守衛雖盤查一番,卻沒有刁難。
同時,楊守文還得到了一個好訊息。
這忽論城雖然是以吐火羅語為官方語言,可隨著突厥西遷,吐火羅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突厥化,在語言方面,突厥語也頗為流行,不少人能夠說一口流利的突厥話。
“長老入城後,最好是先找佛寺掛單,同時儘量不要在西北面活動。”
“為什麼?”
“那邊,是真主教徒聚居之所。”
真主教的排他性,遠比其他宗教更加激烈。
雖然他們的人數以及寺廟規模比不得佛教,但卻是忽論城中勢力最為強大的一個宗教。原因無他,真主教的某些教義相對激烈和偏執,很容易產生衝突。這忽論城的守衛,雖然不是佛教徒,但似乎對佛教的印象不錯,所以特意提醒了楊守文。
楊守文合十道謝,便帶著高力士三人,牽著馬匹和駱駝,走進忽論城中。
“師父,我們現在做什麼?”
封常清牽著楊守文的手,輕聲問道。
他雖然生在西域,可說實話,離家這麼遠還是第一次。這忽論城在他看來,與那異國他鄉並無區別。
到底是年紀小,心中不免生出畏懼。
楊守文抬起頭看了看天色,已經過了酉時。
他想了想,輕聲道:“咱們先找落腳之地,今天已經來不及了,早早休息,明日再與你師叔匯合。”
“嗯!”
天曉得忽論城治安如何。
不過根據那守衛的介紹,楊守文覺得,這座城市的治安情況好不到哪裡去。這天眼見著就要黑了,先找地方落腳再說吧。想到這裡,楊守文一行人便按照守衛所說的方向走去,很快找到了一座看上去規模不是很大,更像是家廟的寺院。
寺院裡,只有三個僧人。
住持法師是個年過七旬的天竺人,能說一口流利的吐火羅語,卻不通漢語。好在,這寺中還有一個青年,倒是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不過看他的外貌,卻不似漢人。
“小僧名叫波塞黎,是波斯人。
小時候曾隨父親去過長安,對大唐仰慕不已。後來回到天馬,便出家為僧了……
小僧這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有朝一日可以重返長安,能在長安的寺廟中修行。”
這波塞黎一口漢語說的很溜,只是腔調卻有些怪異,給人一種違和的感覺。
天馬城,就是忽論城。
在吐火羅人的口中,忽論就是天馬的意思,楊守文也是第一次聽說。
嗯,感覺這‘天馬城’的叫法,倒是比忽論城舒服一些。
波塞黎驗了楊守文的度牒,確認了四人的身份之後,便與那住持法師說明。住持法師倒也沒有拒絕,允許楊守文等人在寺廟裡居住,而後便返回禪房繼續參禪去了。
“長老,有件事想要請教。”
“長老稱呼不敢當,法師還是喚我法號吧。”
“波塞黎長老,請問這天馬城的天馬大街在哪裡?”
“天馬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