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客可以感受到,楊守文是真心在邀請他。
雖然對於楊守文如今在朝中具體是什麼狀況並不瞭解,但從楊守文手持太子定命寶來看,他的地位絕非等閒。
李客沉吟片刻後,輕聲道:“楊君美意,李客感激不盡。
但是客如今,並不想離開安西。不過,客想要為楊君舉薦一人。若楊君得此人,勝客百倍。”
楊守文一怔,似乎沒想到李客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他有些好奇問道:“李君,你要為我推薦何人?”
“我有一位兄長,正值不惑之年,才學和智謀勝我百倍。
他著有一部奇書,名曰《長短經》,可惜無人知曉。我正是看了他這部書,才有如今的才學。楊君若能請得他出山相助,相信一定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長短經?
楊守文心裡一動,那好奇心也變得更盛了。
《長短經》,我好像聽說過。
他前世曾看到過這本書的介紹,說它是一部小資治通鑑。
據說,連太祖也曾點評過這本書,說資治通鑑講的是陽謀,而長短經說的是陰謀和詭計。
不過,由於前世看過太多這樣的介紹,而且很多都是名不副實。
所以楊守文也就看了一下介紹,並沒有往心裡去。可是沒想到,李客竟然認識這部書的作者?
李客的才能,楊守文已經見識過了。
那麼他這麼鄭重其事的推薦,說明那個長短經的作者,的確是有真才實學。同時,也使得楊守文對長短經的內容產生了一絲好奇。他有些後悔,前世忽略了這本書。
“敢問李君,你說的這位奇人,高姓大名?”
“我這位兄長,姓趙名蕤字太賓,號東巖子,是梓州鹽亭人氏。”
姓趙,那就沒錯了!
楊守文依稀記得《長短經》的作者好像是姓趙,但是具體叫什麼名字,卻記不太清了。
梓州,鹽亭?
楊守文默默記住了這個地名。
不過,他旋即又想起來一件事:記得陳子昂好像也是梓州人……聖曆元年一別,陳子昂返回梓州便再無訊息。
雖然楊守文不太喜歡陳子昂,但那畢竟是一位名人。
梓州,還真是一處人傑地靈,藏龍臥虎的好地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