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塞北吹來的風很猛,拂動一望無際的草原。
那碧綠的波浪翻滾,化作一幕極為壯觀的景色,令人不禁生出一種對大自然的膜拜之心。
已是四月,不知不覺中便進入了初夏。
這時候,洛陽的天氣想必已經開始熱起來,桃花峪的桃花,也差不多已經凋零了。
楊守文一身僧衣,頭戴帷帽,站在山丘上舉目眺望。
風吹動那寬大的僧衣獵獵,而楊守文卻恍若未覺。
眼前這一幕,有點眼熟。
在記憶中,居庸關外的那片草原,似乎也是這番景象。
不知道為什麼,他有點想念昌平了。
雖然昌平早已經沒什麼熟悉的人,但是那虎谷山,孤竹縣,居庸關,卻好像印在了記憶的深處。
若有一日,他願意遠離喧囂,回到虎谷山下那冷清的小山村裡。
一家人快快樂樂,無憂無慮……那似現在,肩膀上好像擔負了一座沉重的大山。
++++++++++++++++++++++++++++++++++++++
離開滎陽,已經一個多月了。
清明後,楊守文便踏上了西行之路。
隨他一同出發的,除了明秀和楊存忠之外,還有一個瘦弱的少年。
他也剃光了一頭青絲,換上了一件白色的僧袍。
少年名叫楊十六,而在此之前,他是叫做郭十六來著。
沒錯,就是那個郭四郎身前的捧劍僕,那個為了救郭四郎,冒死獨自闖入觀國公府的少年。
後來,因為楊守文出面求情,楊睿交饒過了郭十六。
但郭十六畢竟殺了人,於是被關進了洛陽獄,判了三年的刑期。
楊守文離開洛陽之前,想到了此人。
一打聽,他還被關在牢裡。於是,楊守文拜託楊睿交出面,把郭十六從牢裡救了出來。
之所以救他,是因為他聽呂程志說過:咸陽郭家通商西域。
郭十六從小在郭家長大,曾多次跟隨前往,對西域的情況也非常熟悉。最重要的是,郭十六精通突厥語、吐蕃語以及吐火羅語。有這樣一個人跟隨,會方便許多。
但如今的洛陽縣,已經不是當初沈佺期執掌的洛陽縣。
張昌儀是張易之兄弟的人,未必肯賣這個面子給楊守文。
好在楊守文還認識一個名叫莊畢凡的洛陽尉,並且在他的幫助下,偷樑換柱把郭十六從牢中換出來,並隨同楊守文前往滎陽。之後,郭十六又在滎陽換了身份,改名叫做楊十六。同時,又有鄭家人出面,為楊十六在洞林寺討要了一個出家人的身份。
那洞林寺,據說歷史和洛陽的白馬寺相仿。
不過,它的名氣遠不如白馬寺響亮,可在佛門之中,卻有著不可小覷的地位。
由鄭家出面,上官婉兒的小鸞臺在背後周旋,一切都不是問題。於是,楊存忠和楊十六同時在洞林寺出家,楊存忠法號度賢,而楊十六則得了一個悟淨的法名。
楊十六,沉默寡言,不喜言語。
當楊守文知道了楊十六的法號之後,也不禁愣了。
這好端端的,怎麼跑出來了一個沙和尚呢?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甚至楊十六根本就不知道悟淨這個法名的來歷,所以也沒有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