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國年間,封師岐的後人是“封思北”,他平生多讀道藏,中年後在四川青城山做了道士,仍念念不忘祖宗的遺訓,屢次進入“棺材峽”,但不得其法而入,最後坐化在隧道中,並且告訴她的兩個兒子,要是封家後人不除了“屍仙”,就別給他斂骨安葬,他要暴屍於此,親眼看著有人找到“地仙村古墓”的入口,“百步鳥道”盡頭處那條隧道,在墓碑處有具屍體,就是此人。
這“封思北”有兩個兒子,按《家譜》中“思、學、言、道”所排,都是“學’字輩,一個是“封學文”,一個是“封學武”,哥倆相差六歲,老父死後再無親人,就流落在世上相依為命。
由於正值戰亂,眼看沒活路了,暫時顧不上祖輩所託之事,大哥封學文打算進山當“響馬”,在綠林中謀條生路出來,臨走前,就把兄弟過繼給了一家姓孫的財主,改名“孫學武”,也就是孫教授了。
自此以後兄弟二人音訊隔絕,由於戰爭的原因,老孫家也逃離了故土,兄弟間就失去了聯絡,孫學武此後的經歷大致都如他所說,由於他祖上有“棺山盜骨”的事蹟,所以他自幼便識得一些蝸篆異文,加上後有所學,便從事了考古中地甲古文和一些古老密文的破解工作,知道唄下方至“果園溝”勞動改造,才又和同樣被下放的兄長“封學文”相遇。
兄弟二人感嘆“造化弄人”,想不到重逢之地竟是在這種場合,說起別來的情由,原來封團長果然是進了綠林道,因為還懂得家傳的“觀山盜墓”之術,便隱名埋姓,在“常勝山”裡插香做了“卸嶺響馬”。
可不久後,由於“常勝山”的盜寇下落不明,在數年之內,從漢代傳下來的卸嶺群盜徹底“土崩瓦解”,封團長雖是名為“學文”,卻最不好讀書,死也不想回家務農,正好在卸嶺群盜中結識了兩個西北的同夥,也是兄弟兩個,各個叫老羊皮,弟弟叫羊二蛋。
老羊皮活的窩窩囊囊,膽小如鼠,而他兄弟羊二蛋卻野心不小,在常勝山瓦解之後,羊二蛋夥同了一批人,準備去關外東三省開山立會,還是要做這些“盜墓”的勾當。
封團長當時年紀還輕,覺得做“響馬子”挺好,有吃有喝還能隨便睡女人,看哪個大戶財主不順眼,拎著刀槍闖進去搶他孃的,男子漢大丈夫生在世上,就是要如此快活才好,於是一咬牙,就跟著他們一同去了關外。
到了東北才知道,羊二蛋雖然做了鬍匪盜墓團伙“泥兒會”的掌櫃,卻沒什麼實權,而且這夥人都被日本關東軍給收買了,所做的“倒鬥”勾當都是為了給關東軍效力,而且好像密謀這要找一處埋葬著“黃大仙”的墳墓。
封家祖上的觀山太保盜發過唐代的一座妖陵,那處古墓埋的就有狐僵,據說此乃元教前身的邪教墓穴,其中多有妖幻之術,動這種墳墓很容易惹禍上身,另外封團長雖然一身響馬骨頭,專好做那些殺官造反的事業,卻是條極有骨氣的漢字,“響馬盜”多是崇盜尚義之人,自古就屬“梁山本色”,在常勝山的卸嶺群盜中,代代都有殺富濟貧不畏強暴的英雄好漢,怎能去做漢奸禍害老百姓?
當時羊二蛋帶著泥兒會的鬍匪,把手按到槍上逼他入夥,封團長義琢磨,我要是貪生怕死,現在昧著良心做了“漢奸”,恐怕死後也沒臉去見封氏列祖列宗,於是表示萬難從命,反倒是對老羊皮兄弟勸說了一番,咱們都是五尺多高的漢字,當初在常勝山何等義氣?陳總把頭言猶在耳,這才過了幾年就忘了??何苦要奴顏婢膝給日本鬼子當“走狗”?要我說咱們就抄傢伙去幹“關東軍”一票狠的,才不愧“卸嶺群盜”的真實作為。
羊二蛋哪裡肯聽他的話,最後一言不合,雙方當即拔槍火拼,封團長的“密雷x”下放到了七八個鬍匪,自己也受了牆上,落荒逃進山裡,輾轉投奔了“抗聯”,參軍這些年來“身經百戰,屢建奇功”,但由於她身上的“遊擊習氣”太重,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還僅是個正團職。
封團長從部隊轉業到地方不久,就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衝擊,有人揭發他曾經當過鬍子和漢奸,這罪過可就大了去,僅次於革命叛徒,加上他脾氣不好,誰鬥他他就揍誰,即便是在千人大會上,他也敢擼胳膊挽袖子瞪眼同別人對罵,結果吃了不少苦頭。
幸虧有以前部隊的上級保著,找個藉口把他下放到“勞改農場”,在果樹溝開山鑿石頭雖然辛苦,但總比讓他這火爆脾氣惹出殺身之禍來好。誰知卻讓他遇見了失散多年的親兄弟“孫學武”。
封團長告訴孫學武,你哥哥我這輩子活的挺痛快,但現在估計是痛快不下去了,風聞有人在查我的老底,要是被人查出來咱祖上是大地主頭子,而且還盜過墓造過皇陵,那事情就更嚴重了,絕對成了不可調和的敵我關係了,所以我不打算留在農場裡等死,正好今年是鼠年,地仙村的九死驚陵甲生門顯露,所以我想好了,我今天晚上就打算逃跑,跑回老家棺材峽去找地仙村,必定竭盡我之所能,把祖宗留下來的事情做了,最後再把咱老爹的屍骨掩埋了,只要這兩件事都能得手,哪怕是死我也無所牽掛了。可如今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你記住為兄的話,現在的年頭和以前不一樣了,永遠別把自己是觀山封家後代之事對任何人說,最好爛在肚子裡。你這輩子對外人只有一個名字可用,那就是——孫耀祖。
孫教授在過繼給老孫家後,連名帶姓都改作了“孫耀祖”,這時孫家希望他光宗耀祖之意,但孫教授從骨子裡反感這個名字,也是因為他觀山封家的人家族意識很強,自覺是大宗祖之後,豈肯給姓孫的光宗耀祖?但寄人籬下,想不認頭也難,等老孫地主夫婦死後,他就常自稱姓孫名學武,草字耀祖。戶籍身份改動不方便,仍作孫耀祖,只有與他相熟的人,才尊重他的習慣,以孫學武相稱,在一切私人場合裡他就會用這個名字。
孫學武這輩子可沒封團長活得那麼瀟灑,做什麼都不順,飽受挫折,當時也想跟老哥一起跑路,可封團長說地仙村古墓吉凶難料,你我兄弟如果一同斷送在其中,咱“觀山封家”就徹底沒了,我要是萬一有個閃失,將來還得指望你給我收屍。
於是留下“觀山腰牌”,讓孫學武牢牢記住“觀山指迷賦”全篇七十二句,並把祖上封師岐留下的幾件傳家之物,都讓“巴山猿袕”從農場外偷進來,交給了孫學武。
這幾件東西,都是“觀山太保”盜墓時所獲,幾百年前,那時候“觀山太保”尚未得御口親封,還稱為“棺山太保”,留下來幾部龍骨天書,沒被地仙帶入墓中,其中記載的都是風水古法,學透了能得幾分“形、勢、理、氣”之奧秘,但內容有限,到達觀山尋龍的境界還比較困難。
另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當年地仙師古,曾盜發過一座“唐代妖陵”,這時處“肚仙墳”,據說是唐時拜狐仙的“教門”所留。陵中有本奇書,記載著種種“妖法幻術”,陪葬的一口描金箱子裡,有不少施展障眼法的器物。其中有數枚從狐仙身上抽取的妖筋,混合在屍骨中焚燒後有“圓光”之奇驗,但並非輕易能用,必須先讓人見到肚仙古墓的壁畫,然後透過焚屍才能見到“肚仙”顯身,並且得聞“鬼音”幻聽,封師古在“烏羊王地宮”中,放置了從唐代妖陵盜發來的墓牆壁畫。“觀山指迷賦”除七十二句之外,還有最後一段最為隱秘,但卻是最重要的一段,就藏在“烏羊王古墓”的墓室之中,焚屍圓光,萬勿遺忘。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