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不是要黃州嗎?黃州給你。但武昌城你不能再染指。若是連武昌城都給了你,讓我這個湖廣巡撫顏面何存?
事實上,黃州府才是朱順明想要的地方。
朱順明在長沙時,已經明裡暗裡掌控了荊州以南的大部分湖廣地面。整個湖廣產糧區五成以上落入朱順明手中。剩下的產糧大區只剩下武昌府和黃州府周邊的江漢平原。
同樣產糧的襄陽太靠北,朱順明暫時沒有往北發展的打算。至於鄖陽山區……還是讓流寇去那裡建立根據地吧。
武昌藩王、巡撫、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等大小官員太多,牽涉到的利益太大,朱順明不想同時與這些勢力敵對。
黃州就不同。
黃州雖然人文薈萃、人才輩出,但在崇禎年間並沒有出閣入相的傑出人才在朝堂上出聲。就連曾經的吏部尚書李長庚都被崇禎皇帝給貶為庶民。
但黃州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
黃州同河南、江西、安徽等地接壤,地理位置並不比武昌差。
黃州雖然多山,但河流縱橫,將這片丘陵地帶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小平原,十分適合精細耕種。因此黃州府的糧食產糧在湖廣也有一席之地。
而且黃州的絲織產業十分發達。當地人種桑、養蠶、繅絲、紡紗……已經行成一定的規模。“黃絲”在武昌、南直隸也算有名。
黃州當地理學盛行,風氣相對開放。
明朝有名的思想家李贄在黃州一地生活了幾十年,他在黃州講學、著書,對黃州當地的思想、士子的三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李贄就像寶島的李敖,桀驁而叛逆。在明朝李贄就提出個***、思想自由;人人平等;反對封建禮教;反對理學空談,提倡功利主義;統治者對社會活動不干涉或少干涉。
這些思想與朱順明的行動主張十分契合。
地理位置、人文傳統、經濟狀況都決定黃州比武昌更適合朱順明在湖廣北部發展、更適合朱順明往江西、南直隸這些明朝的經濟中心擴張。
至於交通……明朝的交通主要靠水運。黃州府在長江邊上,可以透過水運相連。
朱順明大力發展水師,就是想要透過水運,以飛地的模式,一點一地開花,不顯山不露水,在不知不覺間蠶食掌控明朝最富裕的地方。
………………
黃州知府葉宗青有些不滿。
原本湖廣總兵朱順明派出軍隊維持黃州府的治安、幫助老百姓生產自救,葉宗青還十分高興,沒想到朝廷居然還有如此紀律嚴明、如此親民的軍隊。
沒想到賑災結束後,朱順明居然就勢接管了部分原本屬於知府衙門的事務。一地總兵居然插手地方庶務,那還得了?
葉宗青把朱順明告到湖廣巡撫方孔炤那裡。
方孔炤好言好語招待葉宗青。待葉宗青平息過後,道:“你覺得百泉居士(李贄)的學說如何?”
葉宗青深受李贄的影響。他遲疑道:“雖與世不同,或有其道理。”
方孔炤又問:“重農抑商是太祖定的國策,為何黃州絲織業興起?”
“世易時移,其時不同今日。黃州養蠶繅絲傳自江西、由民間自發形成。”
方孔炤繼續問道:“百泉居士‘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作何解?”
葉宗青思考良久,起身拱手道:“多謝巡撫大人賜教。下官這就放手,讓朱總兵在黃州嘗試一番。只要有利於百姓,有利於大明,下官暫時的委屈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