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剛才我們說了,在趙國本土作戰,趙國的糧草供應鏈反倒是不如遠道而來的秦軍,這說明什麼?”
張良搖了搖頭。
他現在已經成功地被李林帶到溝裡面去了,從前的他哪裡在上帝視角考察過問題啊?
分明就將自己給代入進了口口相傳的故事之中。
認為真的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導致了長平之戰的全線潰敗。
其實,趙括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才是最為致命的。
“說明秦國的生產力,高於趙國,趙國的生產力遠遠不如秦國。一言以蔽之,自古以來,都是先進生產力取代舊的生產力,誰的生產力先進,誰就能夠用先進生產力,發動不對稱的戰爭。”
“生產力?”
張良與韓信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面面相覷,誰也沒有搞明白這個名詞的含義。
“生產力就是一個國家所能夠生產出來的財富,換言之,就是糧草、馬匹、武器、鎧甲等等,你們明白了嗎?”
“明白了,秦國的生產力高,所以他的糧草和一系列戰爭用具,都比六國多,六國無法在這些東西上比肩秦國,然後就導致了戰鬥力也不如秦國!”
張良點了點頭,馬上就一通百通,“所以決定長平之戰的勝負的根本所在,不在於君主對戰爭的態度,而在於後勤的補充的能力,對不對?”
“不錯,就是這個道理,打戰永遠都是打後勤,換言之,就是打錢,誰錢多,就能夠製造出更多武器,用來投入戰爭。大秦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走的就是這個模式。昔日商鞅所改革的重點,就在於獎勵耕戰,現在你明白了他為什麼要如此側重耕田了吧?”
“丞相大人,您的見識,張良佩服,真乃是亙古未有啊,這般對戰爭,對國家,乃至於對根本規律的總結概括,再以這般通俗易懂的言語說給我們聽,實在是太讓張良膜拜了!丞相大人若是不嫌棄,張良也願意同韓兄第一般,拜您為師,還請丞相大人莫要嫌棄!”
張良說著說著,情緒變得激動了起來,竟然強支起身軀,從床上爬了下來,眼看就要跪在地上了。
李林哪裡敢讓這病懨懨的張良下跪啊?
急忙攙扶道:“子房,不是本相不願意收你為徒,奈何本相所精通的知識,不過是涉獵所得,就只曉得個皮毛,對深奧的知識卻是一知半解,恐怕對你這等天才,沒有多少可傾囊相授的啊!”
“丞相大人,您說笑了,就您今天的觀點來說,您的眼界已經領先我輩太多,更不要說您只精通些許皮毛,若是這些都是皮毛的話,那此時此刻的張良恐怕還是襁褓之中的嬰兒啊!”
看著張良這般情真意切的樣子,李林很是想要同意。
可是他肚子裡面的存貨已經不多了啊,而且,他今天想要將張良和韓信給忽悠到大秦的陣營這邊來,可他們似乎對大秦為什麼能夠統一天下而不感冒。
反倒是對他感冒起來了。
若張良是個鶯鶯燕燕的絕色美人,他說不定就笑納了。
“恩師,子房先生誠心拜師,您就接受了吧,這樣一來,韓某人也就算是有了師弟了!”
韓信在一旁幫著張良說話。
弄得李林很煩惱。
這該死的歷史慣性,咋就不能讓韓信和張良投入大秦的懷抱呢?現在好了,只能投入他李林的麾下了。
“好吧,既然韓信你也這麼說,那本相就勉強收你為徒吧,本相說實話,真的是沒有什麼可以教會你的,這是本相年少時通讀兵書的感悟,名曰《三十六計》,你先拿著講究的看吧!”
李林急忙將他的“著作”從懷中掏出,丟了一本給張良。
張良如獲至寶,將《三十六計》捧在手上,萬分感謝。
而韓信呢?
似乎已經是見怪不怪了,畢竟他的好師父李林,收人為徒的時候,都會送上一本《三十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