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你沒有辦法嗎?”
始皇帝的語氣突然加重了,似乎有些惱怒的意味在裡頭。
這讓李信臉色慘白,尷尬地杵在哪裡,張開嘴巴張個大半天,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倒是此時的李林在一旁好笑。
他這便宜大哥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他還不知道嗎?頭腦發達,四肢簡單,或許他的武藝和統兵的本事不俗,但論及偏向文官一些的謀略,他就是一個睜眼瞎。
啥都不行。
【哎,大哥又要出洋相了!這個便宜大哥就不能放聰明一些嗎?說自己不知道,然後提一嘴可能丞相大人比我知道的清楚,不就順利地轉移矛盾了嗎?還幹杵著,這老李家的人都要被他給丟盡了!】
始皇帝聽到這,當即臉色黑沉了下來:這個臭小子,居然還想著甩鍋給別人,實在是太可惡了!你就不能想幾個好主意幫幫朕嗎?朕都把嫚陰許配給你了!
“陛下,微臣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微臣只是一個粗人......”
李信的臉色很難看,他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只能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一下,為自己開脫。
“不!你是朕特意敕封的御史大夫,怎麼可能會是一個粗人?莫非你是知道辦法,但是心裡面對朕有意見,所以不想說是不是?”
“啊?陛下,微臣真的沒有此意啊!微臣是真的不知道啊!”
李信冷汗“呲溜”地迅速滴落在了地磚上,整個人惶恐不安地俯下身去了。
“陛下,或許御史大夫他真的是沒有什麼好辦法呢?且莫強人所難了!微臣認為,陛下可以大力推行法制,杜絕春秋戰國以來的人情社會,全面地以嚴刑峻法代替官員的人為治理,這樣陛下所有的法令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執行了!”
此時此刻,一直在摸魚的丞相李斯睜著那雙銳利的雙眼,將自己的建議給提了出來。
順便幫著李信解了個圍。
這讓李信對他的感官發生了些許改變。
“哦?你認為要加強法律的實行力度?”
“對,微臣認為只有這樣,才會讓大秦江山變得更加穩固!普通的民夫都是愚鈍的,我們提供正確的令行禁止,才能讓民夫得到教化,才能讓壞人有所懲戒,好人得以被保護......”
李斯笑著將自己的想法闡述了一遍。
這讓對法家深信不疑的始皇帝覺得很對地點了點頭。
不過,他的腦海裡面突然響起了一陣當頭棒喝的聲音:【這李斯真是迂腐之見,誠然推行嚴刑峻法的思想沒有問題,但不分辨具體的國情就盲目地推行嚴刑峻法的做法無異於讓大秦從一個火坑推向另一個火坑!】
【我終於是找到大秦覆滅的真正緣故了,此時的大秦法律已經過於嚴苛了,還是當年商鞅變法的那一套,但商鞅變法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了,此時的大秦國情完全不是當年的那樣的,還在商鞅的基礎上繼續加重嚴刑峻法,這不是腦袋被驢踢了嗎?】
【難怪大秦會二世而亡了,估計是始皇帝駕崩之後,天下在六國餘孽的暗中催動下,爆發了一個又一個始皇帝時期就已經越發尖銳的矛盾。但在這矛盾徹底爆發之前,估計是秦二世又採取了李斯的建議,再一次地加重了大秦的律法,這才有陳勝吳廣起義的導火索吧?畢竟在這個時期的秦國律法並沒有那麼嚴苛!】
【哎,以前我認為滅亡大秦的是農民起義,現在看來,根本就是李斯這幾個鐵憨憨,一味地推崇法家學說,卻不結合國情,大秦焉能有不覆滅的道理!】
李林聽完了李斯的建議之後,頓時義憤填膺地一番感慨了起來。
在他看來,司馬遷寫的《史記》上面陳勝吳廣的起義的導火索,就是因為遇到大雨,然後耽誤了行程,所以才會法皆斬。
他們走投無路才會選擇造反,但是後來考古發現的秦國竹簡上面寫的法律又不一樣。
這是司馬遷的鍋?
還是陳勝吳廣故意造謠的?
都不是,其實就是始皇帝死後二世上臺為了自己的政權穩固,所以才會繼續推行嚴刑峻法,這一點在秦二世屠殺掉自己的弟弟妹妹時就有體現。
他讓李斯修改大秦律法的嫌疑是跑不掉的。
所以這才會有陳勝吳廣的起義和劉邦同樣的起義。
而且一開始陳勝吳廣的起義口號,還是為了“公子扶蘇”,所以最早的時候農民起義並不是反對大秦,而是要推翻暴政的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