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上使用者的議論牛庚雖然沒看,但之後兩天卻被谷格公司突然召開的新品釋出會吸引住了。
沒想到谷格公司在經過了上次的事情之後,非但未趁著機會休養生息,還大張旗鼓的搞出了一個什麼醫療機器人,明顯是根本沒有服軟的意思。
仍打算與星源科技對著幹。
“利用智慧機械臂相互配合研發出來的醫療機器人嗎,倒還有點兒技術水準在裡面。”
此刻。
牛庚觀看著谷格醫療機器人新品釋出會的錄播,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玩味的神色。
口中更是在喃喃自語著什麼。
牛庚雖然不是醫學專業的人士,但也明白要進行一場手術的複雜以及困難程度。
哪怕是再小的手術,主刀醫生也必須有著相應的資歷和經驗。
否則就算是能夠進入到手術室,負責的只不過是打下手工作。
但谷格公司這次研發出來的醫療機器人,卻能夠憑藉智慧機械臂控制醫療器械,精準的完成中小型手術。
在這種模式下,只需要有少數的醫生待在手術室,防止出現意外狀況即可。
極大限度的減少了醫生的手術壓力。
要知道全球醫生數量都是一個比較小的數字,更不要說有資格能上臺做手術的,於是這種局面就導致了醫院內優秀醫生嚴重不足。
面對接連不斷的手術,醫生們只能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
甚至有時候連睡覺都顧不上。
加上如今願意學醫的新鮮血液越來越少,如果在這種情況始終沒有辦法得到改善的話,那麼相信用不了多久,醫學界就有可能出現斷層,到時候對於病人來說也將是巨大的危機。
而谷格公司研發的這款醫療機器人卻剛好彌補了這一缺陷。
就算只能輔助解決中小型手術,也足以改善許多了。
更重要的是這款醫療機器人也標誌著傳統醫學逐漸向著科技醫學邁進。
相當於是一次良性變革。
可以想象未來一段時間,肯定會有更多的智慧科技醫療器械進入市場,為病人提供幫助。
另外牛庚也並不懷疑這款醫療機器人的實際效果,因為在看到這個訊息後,他便讓星菱蒐集到了一些比較隱秘性的資料,其中就包括這款醫療機器人獨自執行手術命令的詳細影片,確實表現出了非常棒的效能。
甚至牛庚還能基本確定,這款醫療機器人肯定會給谷格公司帶來不小的利益以及口碑。
說不定真使對方有捲土重來,重新和星源科技展開競爭。
除此之外。
還有一點讓牛庚感到比較驚訝,那就是在這次新品釋出會上,谷格方面居然公開表示要將這款醫療機器人首先投放到亞洲市場,明顯是故意奔著星源科技來的。
雖然說星源科技的陪伴機器人和谷格的醫療機器人不屬於同一個類別,加上吳於亮那邊又研發出了新型高分子複合材料,能夠降低陪伴機器人的製造成本,到時候話題熱度絕對不會減少。
不過這種情況也面臨一個問題,如果國內的醫院真的採購這種醫療機器人,則會讓谷格再次在華國市場佔據不小的席位。
當初星源科技費了這麼大功夫才將維軟水果谷格這些海外知名公司,在國內的權重逐漸降低,使得國產企業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間。
如果要重新恢復到往日的局面,這是牛庚絕對不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