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透過記錄片的形式讓使用者自己知道這件事,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至於為什麼不找總檯的人幫忙,也是不想使用星源科技的名義拍攝,否則總給人一種故意為之的感覺。
如此一來效果恐怕就要大打折扣。
說不定還會引火燒身。
牛庚也自然明白郭易帆心裡在疑惑什麼,於是便便主動為其解答道:“我知道你想問為什麼不和總檯合作,但礙於某些原因,讓我只能從外界入手。”
“另外我想你的答案應該不會讓我失望吧?”
郭易帆聽完這句話,整個心頓時沉了下去,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如果能順利幫助牛庚完成這件事情,說不定接下來星源科技會重新啟動新的影視專案,繼續投資拍攝科幻大片。
更重要的是,牛庚剛好認識這樣一個人。
嚴格來說他們都是同屬一個影視圈,且有著比較廣的人脈圈,找到一個製作水準不輸總檯的紀錄片負責人,倒是還沒有多大問題。
只是在此之前,郭易帆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弄清楚。
“牛總,我想知道這部紀錄片的要求是什麼?”
沒錯。
郭易帆想知道的正是牛庚心裡的標準。
要知道和星源科技合作雖然不錯,但若是最後拍攝出來的水準無法達到牛庚滿意程度,恐怕今後也很難在圈裡混下去了。
郭易帆不介意為朋友提供一個機會,但也不想眼睜睜看著他往火坑裡跳。
甚至剛才那麼一回的時間,郭易帆都已經做好準備,若是牛庚對紀錄片的質量要求太高,他就不會在進行推薦了。
對此,牛庚倒是沒感覺有什麼,畢竟做事之前先弄清楚情況乃是常理。
於是隨即解釋道:“紀錄片的要求我倒是沒有太多,只需要在網上引起一些熱度就行。”
“但最關鍵的是進度必須要快,最好本月就能上線。”
郭易帆聽完這兩個要求,頓時顯得有些沉默,似乎是在認真思考著這個問題。
對於專業導演和製作團隊來說,哪怕是紀錄片在精良的水準下,照樣能夠引起不小的熱度,俗稱火出圈。
比如前幾年總檯出品的紀錄片,以及前段時間嗶站自家打造的紀錄片,都帶來了不少的話題討論度。
可這個時間限制就比較麻煩了。
眾所周知。
紀錄片要想達到最終的理想效果,製作週期絕對不會短,有些為了一個鏡頭甚至能等上幾天。
在如此狀況下,要讓紀錄片在本月上線,哪怕只有一集,其中的難度也會非常之大。
這使得郭易帆心裡有些糾結,不知道要不要推薦自己認識的那位朋友。
與此同時牛庚也在等著郭易帆的回答。
在看到他遲遲沒有開口說話後,便主動詢問道:“怎麼,郭導認識的沒有合適人選嗎?”、
“……牛總,我的確認識一個比較有才華的節目導演,或許能夠拍出牛總您想要的紀錄片效果。”
郭易帆面對牛庚的詢問,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認識的那個人。
因為他認為無論這件事的難易程度如何,都應該交給對方自己選擇才對。
要不然的話,如果對方以後知道這件事,說不定還會反過來怪罪他。
看到這件事終於有了解決方案,牛庚自然也是比較高興的,連忙表示道:“太好了,我等下就會讓人聯絡對方。”
或許是想盡量順利完成這件事情,郭易帆從牛庚辦公室出來後,並沒有返回自己的居住的地方,而是和星源科技的工作人員一起去找了他的這個朋友。
——
不得不說郭易帆確實比較靠譜,他推薦的紀錄片節目導演負責人周敬,在知道是星源科技要在自家投資建設的醫院內拍攝紀錄片後,幾乎沒怎麼考慮便直接答應了。
畢竟之前總檯就是在這家醫院內拍攝的癌症患者專題紀錄片,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作為同行自然是想競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