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使得堀尾吉晴和增田長盛的人非常頭疼,幾乎是常駐在了毛利家,幫助毛利家重新劃定田地,規範田畝核算制度。
也許正是毛利家這邊太過困難,這也是他們在抽樣確認差不多後,選擇相信秀家資料的原因,畢竟時間實在太趕,如果秀家這邊再核對可就真的來不及了。
秀家也因為這件事,增進了以上以上5人的好感,此時傳回京都之後,秀吉也因為秀家忠實完成他的任務而對秀家進行褒獎。
然而秀家此時根本沒心思去管這些事兒,瀨戶家正一年一度從蝦夷地趕回,除了給秀家帶來蝦夷地的特產之外,還要向秀家上報上一年的情況。
而秀家也有事兒要瀨戶家正帶回給宇喜多秀忠等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秀吉的《伴天連追放令》。
在聽完秀家講述的經過之後,瀨戶家正敏銳的嗅覺到了機會,他向秀家詢問道“這樣一來許多大名或許為了防止被關白殿下刁難,對領內的切支丹眾進行迫害,全國必然有許多切支丹眾被迫遷移到別處去,殿下這是打算藉著這個機會大量向蝦夷地遷移人口了嗎?”
“沒錯就是這樣。”秀吉對他的問話給予了肯定“我估算了一下這估計有不下50萬人口,即便得到其中的5分之一也有十萬人,十萬人填蝦夷一定能帶動蝦夷的經濟。”
與秀家的想法不同的是,瀨戶家正被秀家十萬這個數字嚇到了。
他看向秀家說道“如今蝦夷地我們所屬的大和、朝鮮、明、阿依努人加起來也只有7~8萬人,殿下一下子遷移10萬人過來,蝦夷根本裝不下啊!
最重要的是糧食產出,這些年我們的人口增長一直高過蝦夷的土地產出,每年都需要從關東及東北等地採購糧食,一下子運來這麼多人口蝦夷當真喂不飽他們啊!”
瀨戶家正所說的話點醒了秀家,他這才發現自己光顧著看到利益的一面,忽略了背後的風險。
直觀點說這麼多人湧入蝦夷必然擾亂蝦夷的政治生態,一下子湧入這麼多切支丹,秀家想要壓制切支丹的想法也不可能事實了。
再加上這些人來自全日本各地,有些人在過去很有可能是有地的武士甚至是不願意改信的高階武士,這些人出現在蝦夷地又有可能擾亂秀家對蝦夷地的掌控。
但是,十萬人對於急於開拓蝦夷的秀家來說實在是太香了!
至於糧食的問題其實秀家有解決的辦法,上次秀家耕種出的土豆已經收穫,秀家打算留下一半用作擴大種群基數之外,剩下的一半交給瀨戶家正。
在讓瀨戶家正帶回蝦夷的同時,將自己種植土豆的技術傳播到蝦夷去,整個蝦夷只有土豆可以做到1年兩熟,而土豆這種高產作物的傳入,也足以改變當地的糧食結構。
如果說土豆可以大面積種植的話,別說10萬人了,就是把全日本的切支丹都運過去秀家都養得起。
現在只能說這條政策生不逢時了,如果能晚些年份,等秀家透過東照神宮加強了對蝦夷的統治,並且依靠土豆增加了對蝦夷的糧食產量,那麼這些人就足以成為秀家開拓蝦夷的助力了。
現如今秀家也只能忍痛割愛,讓瀨戶家正沿途儘可能的收攏切支丹民眾前往蝦夷,人數控制在萬人規模就行,而且只要精壯和小孩。
同時秀家也讓瀨戶家正帶去了自己寫給蝦夷總督府各重臣的信件,特別是寫給明石全登的信件寫了洋洋灑灑長長一卷。
在上面秀家寫了現如今秀吉及日本各地對切支丹態度,以及自己對《伴天連追放令》的處置安排,給明石全登出了個假意改信的主意,囑咐他只要不要太跳自己一定會忽悠他。
同時讓他儘可能的壓制蝦夷地切支丹的發展,以免引起秀吉對蝦夷的重視寥寥,至於最後聽不聽這就不是秀家所能掌握的了。
除此之外蝦夷地的情況還好,今年宇喜多忠家到任之後最重要的安排就是宗教改革和官員的改革。
在加上其統治蝦夷實際也就大半年的時間,對於蝦夷地的改變不多,秀家也預設了這一情況。
瀨戶家正如去年一樣,獻上了一盒鴻之舞出產的金砂,並上報秀家由於鴻之舞金礦的發現,北見地掀起了淘金熱。
蝦夷各地的民眾向官府申請轉籍到北見去,使得這塊受北地寒風影響,終年難以種出多少糧食的土地出現了不少人。
值得注意的是,秀家派去的穴太眾們在鴻之舞地區勘探到了金礦礦脈,打算明年積雪融化之後就開始挖井作業,屆時鴻之舞開採的金銀等金屬只會更多。
就在秀家聽完瀨戶家正的彙報,打算帶他去看自己種植的土豆的時候,他突然像秀家請示道“主公,由於本家在蝦夷地的發展,蝦夷地南端的蠣崎家遣使來訪。
右京亮大人認為此事應該由殿下決定,因此我將其一道帶回了岡山,請殿下酌情接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