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田勝成過去是丹羽重臣,後來出仕豐臣秀長也頗受重用,雖然說不上是家老格吧,但也是侍大將的級別了,與加藤清正等人也都認識。
有他作保之下這才聽說了這些人乃是心向日方的朝鮮百姓,被徵召過來從軍。
感嘆於秀家的天馬行空,他隨即決定要在咸鏡道和女真那邊也參照秀家的操作扶持僕從軍為自己作戰。
加藤清正詢問戶田勝成道“你家大人如今何在?”
加藤清正詢問的是花房正幸,因為自從名護屋一別之後,他一直以為花房正幸領銜的日軍就跟在自己身後。
但是今朝發現第四兵團居然先一步抵達咸鏡道,更是在這裡發展佈政了一段時間,因此產生了好奇。
然而戶田勝成不會告訴加藤清正花房正幸還沒來咸鏡道的事,更不會告訴他咸鏡道現在只有3000日軍和6000朝鮮僕從軍的事,他只是告訴加藤清正說道“先鋒大將真田大人正領著人對咸興展開攻勢。”
是的,真田信繁本來以為朝鮮關北六鎮和北江四鎮會在自己抵達咸鏡道之後,南下對自己進行阻擊,因此佔據永興之後隨依據地利修築倭城防備。
可是如今二十幾日過去了,撒出去的探子和從山區歸來的流民都說沒有看到鎮北六軍南下的動向,從水師帶來的情報來看,關北六軍也未有調動的痕跡。
所謂關北六軍指的是駐守咸鏡道東北角,摩天嶺以北穩城、慶源、種城、慶興、會寧、富寧六鎮的官軍。
這塊土地是朝鮮從女真部落手中搶來的,在朝鮮過往的500年曆史中,朝鮮和女真部落為了圖們江兩岸的土地發生了多次戰爭,雙方互有侵佔。
直到1433年朝鮮世宗發動婆豬江戰鬥,將鴨綠江、圖們江南的女真人據點全部摧毀開始,勐哥帖木兒遇害後,建州女真實力減弱。
1434年朝鮮將慶源府北移至蘇多老;將原置於石幕的寧北鎮移至伯顏愁所,後又移至阿木河(斡木河,置會寧鎮。
1435年,朝鮮在伯顏愁所的寧北鎮設設立鍾城郡,以鎮節使兼知郡事,後該郡移愁州,升都護府。
1437年,於孔州置慶興郡,後升都護府。1440年,於多穩置穩城郡,“遷慶源及吉州以南,安邊以北各官戶實之”,翌年升都護府。1449年,朝鮮于石幕增設富寧鎮。
至此朝鮮在圖們江中下游南岸地區共置六鎮,合稱東北六鎮。
朝鮮招募民夫修築邑城、設定鎮堡。沿圖們江,從會寧的禿山煙臺起,直至慶源訓戎鎮修築了數百里長城和數十個城堡,獎勵移民,動員南部農業人口向六鎮遷移,朝鮮這才徹底有效支配圖們江南岸地區。
前文說過,朝鮮最初是依照明制,實行過免稅的衛所兵制度的,但是後來隨著上層的腐敗逐漸廢弛。
為了防備圖們江以北的女真人再次來犯,朝鮮將全國各地部分失地的軍戶遷移至咸鏡道安邊等地給予土地鎮守北境。
但是後來連安邊的軍田都開始被兩邊貴族侵佔,朝鮮又將部分軍戶遷移至這裡形成了新的軍屯衛所。
由於這裡直面北地女真,再加上環境較為惡劣,目前兩班貴族的手還沒有伸過來。
根據規定,關北各鎮的兵力大約在1000~1500人,都是徵募在本地屯駐的軍戶為兵,軍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除了關北六鎮之外,咸鏡道還有一隻較早的軍戶屯守部隊,那就是在鴨綠江沿線慈城、虞芮、閭延、武昌四城(中國東北通化市、白山市對面)。
這裡地處蓋馬高原,環境甚至還沒有關北六鎮好,所謂4鎮兵馬實際上本地軍戶只有幾百人,為了防備女真,朝鮮專門調集了2000禁軍,帶著黃海道、京畿道3000府兵增駐。
這兩隻兵馬的總人數超過了1.5萬人,是真田信繁起初最為畏懼的,因此才停駐永興興建防禦設施不敢再上前。
可是後來情報說江南4鎮看起來似乎沒有這麼多兵力了,關北六鎮又按兵不動,再加上有訊息說加藤清正已經在北上咸鏡道的路上,這才趕忙帶著麾下2000軍,以及1000僕從吧雄永興北上,對定平和咸興展開攻略,鎖定勝利果實。
其實他不知道的情報是,受朝鮮國王的命令,朝廷支援給江南四鎮的5000兵馬已經被調去了平壤,眼下江南四鎮的總兵力不超過3000,要守備這麼長的鴨綠江,誰還有功夫來管他。
若是這個情報早些為真田信繁所知,或許此刻都已經北上進攻吉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