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想退出戰爭,怎麼說也是好事。
蔣委座可是政治老手,深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往往越是美麗動人的東西,就越是問題多多,於是不動聲色的問道,“和平來之不易,嗯,是好事,還真是好事,只是不知該怎麼做,才算不與貴海軍為敵呢?”
吉野大佐遲疑了片刻,才微笑的說道,“請貴國從今往後,如果再遇見我海軍戰艦的時候,不得實施軍事打擊,尤其是指貴國的重炮、潛艇、重型戰機之類的技術裝備”。
“而我帝國海軍,也會尊重貴國的領海權,不會隨便進入12海里之內,即使有增援或運輸之類的任務,也會在十二海里以外完成”。
老蔣也是一愣,這個提法倒是有點意思,將“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的說法,詮釋得淋漓盡致。
各個國的領海範圍,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在二次大戰之前,在世界各國中大多盛行3海里領海權,摺合公里的話,也就是5.6公里左右,這個距離剛好是許多海岸炮的有效射程。
至於12海里,則是22.2公里。
日本海軍為什麼說12海里呢?
原因在於他們透過許多戰例分析過,發現華夏的重炮群的最佳射程,就是20公里左右,因此才有此說法,當然也有變相示威的意思,因為日軍艦炮的射程早超過了這個距離。
吉野次雄儘管心中很得意,在表面還是一副很恭敬的樣子。
他生怕蔣委座生氣發飆,連忙解釋道,“今後只要華夏部隊,不主動攻擊我海軍艦隊,那麼我方的艦炮與艦載機,絕對不會主動攻擊你們的”。
“另外,為了防止內閣強行命令海軍艦隊參戰,又或要求艦載機支援地面部隊,所以建議貴國否能讓淞滬一帶的日本陸軍,自行修建一處臨時機場,嗯,今後將由他們自己,來維護他們的制空權”。
“不過請你們放心,陸軍的飛行員和戰機,歷來比海軍要差一些,對付起來,根本不需要勞心費神,相反只拜託貴國一點,希望不要太下狠手,最好別再用什麼重型戰機,真的很怕他們會怯戰”。
吉野次雄的一席話,倒將老蔣與劉亦誠說的暈頭轉向,彼此是敵人好不好,居然還怕打痛了日軍的陸航部隊,導致他們海軍航空兵不得不出來露臉,這究竟是什麼世道啊,有時你還得維護你的敵人。
劉少將在發暈的同時,想起了一戰時的冷笑話。
據說在一戰時期,有一隊士兵準備去迂迴敵人的陣地,不料才走到中途,就遭到敵方狙擊手的襲擊,士兵們驚恐失措,只好紛紛隱蔽起來。然而,對射了好一陣之後,才發現己方士兵,居然沒有一人受傷,於是有一中士想親自帶人,去射殺敵人的狙擊槍手,而領隊的上尉卻不以為然,告誡他們不要亂來,若打死這個狙擊手,來個真正的神槍手怎麼辦。
當大家談到最後一項議題時,吉野大佐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有些訕笑的建議,“敝國的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將,非常喜愛貴國的戰機,如果能受贈飛豹、飛熊戰機各一架,將非常非常的榮幸”。
老蔣與劉亦誠都傻了眼,大家彼此是敵人好不好,什麼時候好到要贈送戰機了。
倘若真的送戰機給日本鬼子,這些熊孩子的工業基礎,相比華夏而言,可是非常非常的發達,一旦逆向研究成功,華夏的空軍哪裡還有什麼活路,如此的直白、如此的不要臉,連一旁的松島佑木都感到了羞恥。
吉野次雄也知道他的要求很有過分,於是心一橫牙一咬,也不顧還有另一個大佐還也在現場,乾脆將不要臉發揮到極致,“中正君,請你勿推辭”。
“我們也是為華夏著想,據我們所知,自從八一三事件以來,中日連番大戰,尤其在過去的一個月之中,貴國的損失極其慘重,精兵悍卒也折損了不少”。
這個倒是實話,連老蔣都黯然無語。
不說華夏的精銳飛行員幾乎傷亡殆盡,就連四大天王之稱的高志航等人,都已逐漸血染長空,就連他依為鋼鐵長城的德械師,很多都只剩下了空殼子,甚至許多他曾經看好的將軍苗子,也大多陣亡於淞滬戰場。
在長長的陣亡名單上,很多官兵都是蔣委座的好學生,比如黃梅興、蔡炳炎、路景榮和楊傑(中校)等年青將校們。
吉野大佐將身子一躬,低著頭懇請道,“中正君,石原莞爾將軍讓我告訴你,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迫在眉睫,我們大日本帝國已經賭上了國運,將來無論戰敗與否,但是都希望‘亞洲是我們亞洲人的亞洲’,因此日本與華夏必須連番血戰,而且是很慘烈很悲壯的那種”。
石原莞爾?
老蔣與劉亦誠面面相覷。
此人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第一兵學大師,也正是他策劃了“九一八事變”,開啟了侵華戰爭,還是日本軍隊近十多年來,所有軍事行動的總黑後臺,若論危險程度的話,這廝比土肥原賢二還要壞上十倍。
對了,這廝在“八一三事變”之前,還是日軍大本營的參謀次長。
還是松島佑木懂事,看到老蔣倆人一臉迷惑,就在旁悄聲的提醒,“石原將軍,名義上是大本營的參謀次長,那是因為大本營的參謀總長,歷來由日本皇族來擔任,因此石原閣下,才是軍部的實際掌握者”。
“石原閣下,雖然親自策劃了東北事變,但是他在日本國內,是有名的親華派,在七七事變之後,曾一力倡導戰事不擴大化,不過在‘八一三事變’爆發後,曾遭到天皇陛下的嚴厲申斥,所以才不得不被迫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