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將所薦之言,也確實合情合理。
蔣委座略為琢磨後,即刻同意了劉鄖的計劃,不過他也向這廝明言,目前部署在太湖南的軍隊,只有二個警備旅而已,一旦全部駐紮在湖州,倘若再有什麼變故,太湖南走廊豈不是要唱空城計。
劉亦誠也只有苦笑了,若是連湖州都保不住的話,太湖南走廊十有八九要完蛋。
真的到那時,日軍可從容的進行多點進攻,那才是真的守無可守,與之相反的是,一旦我軍在湖州站穩了腳步,任憑日軍從杭州攻來也好,還是從上海攻來也好,其實都無大礙了,因為日軍繞不開湖州之地。
好在老蔣同意了他的計劃,剩餘的事情就好辦了,陳子良將即刻接手湖州防務,同時輔助南京的官員們疏散當地的百姓,因為這些地方即將變成戰場,普通百姓很難不被波及,因此早作準備,也是一番功德。
為了彌補太湖南戰區的兵力空虛,老蔣不但將蕪湖機場交與劉司令指揮,還將賈璉以前留在淞滬戰場的川西兵,混合了中央教導隊的預備役,合編為川西野戰旅,旅長狼六,將作為劉亦誠的直屬部隊。
11月12日,南下日軍的前鋒抵達淞滬海域。
在聯合艦隊的護送下,日軍之第十軍、第十一軍,分別從臺灣、日本本土、朝鮮、華夏東北,以及華北的平津等地,一一的聚集到了東海的舟山群島一帶,隨時準備實施兩棲登陸作戰。
歷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日本的近衛內閣假惺惺的“為和平作最後之努力”,因此再次透過德國大使,向華夏的南京政府提交最後之通牒,希望能不戰而佔領淞滬等地。
11月13日,蔣介石生怕前線的將士,因和談之事導致軍心受挫,於是乾脆借“最後通牒”之機,搞了一次戰前動員,是日正式向全國通電,以南京國民政府名義,發表《告全體上海同胞書》。
其中指出“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該通電宣言一出,固然振奮了淞滬戰場的民心士氣,但是也讓日本鬼子集體暴走,他們實在不理解老蔣究竟想幹啥。
世人皆知——“這20萬日軍精銳,一旦投入淞滬戰場,華夏軍隊必會全面潰敗”。
老蔣為什麼就非要與大日本帝國為敵呢?
只要向皇軍低一低頭,再籤一些“親善的條款”,曠世日久、耗資巨大的中日戰事,就體體面面的結束了——接受最後通牒,究竟有什麼不好呢?
可能日本鬼子太善忘了。
他們之前是如何欺騙北洋政府的,又是如何欺騙南京國民政府的,又是如何一步步的從遼東旅順,擴張到整個遼東,再從整個遼東擴張到整個東北,再從東北擴張到華北,再從山東與平津,擴張到現在的整個淞滬。
如今國民政府,實在是無路可退了。
通牒容易、人心難欺。
老蔣的南京國民政府,是準備撤離淞滬,那是因為華夏的國力有限,對於淞滬會戰確實是難以為繼了,不得不全面退卻了,今後,華夏或許還要放棄上海、蘇州、杭州和湖州,甚至是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但是並不意味著華夏將放棄抵抗侵略。
好在老蔣卻沒聽李宗仁的餿主意——“但凡自己得不到,讓敵人也得不到,將上海等地付之一炬、化為焦土”。
11月14日凌晨,20萬日軍將兵分兩路,一部在杭州上虞登陸,一部在金山衛登陸。
日軍的戰略意圖很明顯,一旦佔領了杭州,就意味著日本本土來援的陸軍和空軍,將能在杭州等地源源不斷的著陸,不但有利於日軍從側面威脅淞滬戰場,還有利於戰事的長期對峙,華夏軍隊將失去“地利”的優勢。
至於從金山衛登陸的日軍,其戰略目標更為鮮明,想透過登陸作戰一舉打垮華夏淞滬軍隊的右翼,進而威脅淞滬守軍的側後,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就與杭州的日軍一起,會攻湖州等地,包抄蕪湖與南京,讓華夏政府不得不降。
不得不說,日軍確實訓練有素,把握兩棲登陸的時機,確實很精準,因為劉建緒的第十集團軍,才剛剛退守杭州,而張發奎的第八集團軍,正在撤退和轉移之中,所以日軍確實有機會不費吹灰之力——登陸成功。
此時在杭州灣北岸,從全公亭至乍浦,幾十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僅有陶廣第62師的2個步兵連、第2炮兵旅第6連,以及少數的地方武裝在防守,當日軍發起登陸之後不久,就迅速的被一一擊潰。
凌晨3時左右,日軍打頭陣的國崎支隊,率先選擇金山衛城西側開始登陸。
日本兵奮力划動小船前進,雖然天空依舊繁星閃爍,卻因晨霧瀰漫、水汽茫茫,只能模模糊糊望見登陸地點,同樣華夏軍隊的監視哨,也看不清海上日軍的活動情況,雙方只能靠盲射來嚇唬對手。
當國崎支隊發出即將著陸的訊號時,日軍軍艦即刻進行覆蓋性炮擊,目標正是海岸上的華夏守軍及其陣地。
防守金山衛西南海月庵的,是62師一個連,見敵來襲急忙進入戰壕應戰,炮兵6連的4門山炮,在第一時間進行還擊,然而這點守備力量,實在是杯水車薪,62師的步兵連很快就抵擋不住了。
第6炮兵連,反倒是十分勇敢,在郭文河連長指揮下,盡力遲緩了敵人的進攻步伐,掩護步兵連的撤退。
谷口勝是當年日軍牛島滿支隊計程車兵。
多年之後,他回憶時說,“臨近海岸時小艇加速駛向海灘,突然轟的一聲,一道巨大的水柱顯現在眼前,隨後又有三道水柱出現在不遠處,同時頭上響起毛瑟步槍的聲音,我們都有些膽怯”。
“但是我們也沒有選擇,在軍曹的指揮下向敵人衝去,到達敵方機槍掩體時,才發現那裡空無一人,地上散落著彈殼和水壺,隨後在掩體後方的不遠處,一小村莊裡,發現幾具敵人的屍體”。
日軍第15師團一部,在金山衛城南側登陸,也同樣遭到了華夏軍隊的英勇阻擊,遲遲無法展開兵力,建立堅固的灘頭陣地。
炮兵第15聯隊計程車兵,石井宗逸後來回憶說,“凌晨5時,我們順著繩梯,踩著戰友的頭和手,緊隨步兵之後,向登陸艇移動,敵方炮彈源源不斷飛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把頭縮了起來,護航軍艦也向敵方發射炮彈,在第一場戰鬥時,我們都有些發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