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式艦爆,是日軍航母上的新銳魚雷攻擊機。
該戰機翼展15.0米,全長10.2米,高4.4米,發動機功率700馬力,戰機乘員3人,空重1.9噸,可裝載1.7噸油料彈藥,最大航速277公里,最小速度92.6公里,升限7000米,最大航程1580公里,裝備了兩挺7.7毫米機槍,攜帶一枚500公斤炸彈,或最新型魚雷。
凡是瞭解海軍裝備的人都知道,這幾十條白浪,就是幾十枚魚雷。
不要說皮薄餡大的運輸艦,就是以皮厚著稱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也扛不住幾枚魚雷的打擊,一旦面對幾十枚魚雷的近距離攻擊時,多半都是十死無生。
在運輸艦上的日軍士兵們,盡都嚇得面無人色。
他們絲毫也不顧海水的惡意,如同在沸水中下餃子一般,紛紛跳下了軍艦落入海水之中。
可惜,還是晚了,幾十枚魚雷很快命中了運輸艦。
“大羽號”瞬間被炸得四分五裂,一時烈焰滾滾,彷彿連海水都在燃燒,前後不到十分鐘,近萬噸的運輸艦就沉沒到了海底,所形成的大漩渦,連同周圍拼命划水遠離計程車兵,也一同拉入了地獄之中。
看到運輸艦沉沒,敵我雙方的飛行員都鬆了口氣。
只要對方沒得到,就是最大的好事,正好一拍兩散,不過像日本鬼子這麼狠毒,對己方的近兩千條生命,說殺就殺,華夏軍人還是做不出來的,不過日軍戰機自己願意這麼幹,他們自然也無話可說了。
該死的人也死了。
敵我戰機都盤算了一下,估計很難吃下對方,於是彼此“很友好”的表演了一下特技。
戰機如同蒲扇扇蚊子般,扇了扇翅膀,然後像中世紀的騎士一樣彬彬有禮,飛出了一個“大8字形”,向對方表示自己的飛行技術很行,這次沒交手是對放命大,隨後才紛紛向自己的機窩飛去。
南京處於人道主義考慮,與日本駐滬總領事岡本季政聯絡,要對方趕快營救落水的日本士兵,華夏保證不在救援期間發起攻擊,當然對方若信得過華夏的話,華夏願意協助日方救人,而對方卻默然不語。
隨後出現了一大怪事。
幾十萬中日的陸軍部隊,在吳淞口一帶,繼續槍炮相向、刺刀見紅,為了最後的勝利,進行殊死的浴血搏鬥,而在杭州灣與浦東登陸一帶,中日雙方的海軍卻在一起,積極營救海上遇難的傷員和倖存者。
有許多華夏士兵對此非常不理解,大家既然是敵人,為什麼還要幫助對方救人,在他們看來,“只有死了的日本鬼子,才是好鬼子”。
華夏的普通軍官也解釋不了,只好按自己理解的來說。
“嘖嘖,你看看這幾天,日本鬼子死了多少人?沒有一萬,也有八九千吧,萬一日本鬼子把咱們告上海牙法庭,說咱們在搞大屠殺,那該怎麼得了?”
真實的情況,雖不中也不遠矣。
8月29日的登陸作戰,日軍的傷死總數是一萬餘人,而新運來的各種裝置,幾乎全部掉入了海中,除去被軍艦倉促運走的人員以外,最後被陸地上的同夥,所收容的登陸日軍,也就三萬五千人左右。
此次登陸作戰,對於受困的日軍而言,不但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反而讓吳淞口的七八萬日軍,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
還好,華夏炮兵在豪爽的凌晨炮擊時,再次將重炮炮彈消耗一空,也算不幸之中的安慰獎。
不過,對於日軍而言,最痛的還不是兵員上的損失,而是三艘大型運輸艦的沉沒,才真是的傷心欲絕。
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對他們而言,軍艦就是生命線,一旦出現了折損問題,就等同要了他們的老命,不過對於潛艇算是恨之入骨,也怕之入骨,此次交手是買了一個慘痛的教訓。
日軍艦艇的巡邏線再次後撤。
不過華夏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幫助日方救援傷員和倖存者一事,反倒令歐美等國的社會大為讚賞。
他們認為華夏不愧是一個善良而文明的古國,是現代西方文明的理想傳播地,於是紛紛呼籲各國政府,一定要為中日大戰調停,如此文明的國度,不該遭到某些野蠻人的侵略。
1937年9月初,英、法、美、蘇、德等歐美強國,再次向日本政府發出了警告,要求他們與華夏當局,即刻停止一切的軍事衝突,彼此之間無論有什麼矛盾,都完全可以和平解決,嗯,“和平”才是眾望所歸。
日軍的狡詐,世人皆知。
他們一邊與列強惺惺作態、虛偽與蛇,一邊藉著和平的幌子,對吳淞口一帶的日軍,進行秘密而持續的補給。
交戰十多天來,華夏自身的損失也很慘重。
各類新型戰機幾乎損失殆盡,若非從川西緊急調來了近百架戰機,恐怕早被日軍看出了虛實。
然而,讓華夏軍民最痛心的是,我方的資深飛行員,竟然折損失過半,基本喪失了再戰的可能,至於從美國所招聘外籍飛行員,還需要一定的緩衝時間才能上崗。
因此南京國民政府,不得不向各地實力派(軍閥),借調一部分資深飛行員,用於保衛淞滬上空的制空權。
除了空軍戰力嚴重受損外,許多衝鋒在第一線的德械師,早已折損殆盡。
近二十天交戰,我軍的傷亡總數竟然超過了六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