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龐語嫣與孔玉玲做完禮拜下來了,劉鄖就將原委向二女說了一遍,王萍姑在一旁低聲的掩面哭泣。
龐語嫣聽完此事,拉開王萍姑的手,立馬看到她臉上,有五根通紅的手指印,頓時眉毛倒豎,眼睛睜圓,準備與劉鄖一起,找孫志雄討一個說法,孔玉玲卻連忙拉住她。
孔玉玲看著王萍姑的臉,不由雙眉緊促,似乎另若有所思,很快招來一個教堂的修女,略略的問了一下,關於孫志雄倆夫婦的情況。果然另有隱情,原來孫志雄一干傷兵,共有十三人,近一年來,他們的傷口因為早期的治療不善,一直沒有痊癒,全依靠教會的免費治療,才支撐到今天。
原來如此,連王萍姑也是一副恍然大悟,慢慢的也就不哭了,龐語嫣還細心的問了一句,“醫治了快一年,為什麼還沒有痊癒”,修女也沒避諱,直接作了解釋,主要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消炎藥,只能用一些土辦法處理,所以一直是時好時壞。
“消炎藥”,無論龐語嫣,還是孔玉玲都皺起了眉頭,似乎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修女脾氣很好,還專門慰問了一下王萍姑,讓她不要責怪她的丈夫孫某,對此她們教會也有責任。
“青黴素,很貴麼”,雖然是文科生,對於消炎神藥青黴素,還是知道的,劉鄖於是就不經意的問了一句,好像在記得在21世紀的網路上,曾經有人分析過,30年代的青黴素貴如黃金,但是以孔家大小姐的財力,這也算個事情麼。
不料此言一出,頓時引起了修女驚鄂,與龐孔二女的詫異,不約而同的問道,“青黴素,青黴素是什麼東西,是新出來的特效消炎藥嗎,比目前的雲南白藥如何”。
呃,反應這麼大,劉鄖一個激靈,幸虧是文科生,當年全靠強聞博記吃飯,現在終於記起來了,現在是1934年,還是鹽水、消毒水和雲南白藥,一統天下的時代,醫用的青黴素還要等到1938年,至於傳到華夏最快也要1939年,普及還要等到1943年。
對了,不是還有另一種消炎神藥,磺胺片,劉鄖開始冥思苦想,嗯,也記起來了,1936年才有磺胺片臨床試驗,現在叫“多浪百息”,是1932年德國化學家合成的一種紅色顏料,同年德國生物化學家格哈特·杜馬克,用未提純的“多浪百息”,醫治好了他女兒的敗血症,實際上已經發現了消炎的作用,只是還沒推廣。
時間的差異,導致了無限的商機,劉鄖突然意識到一個天大的機遇,一邊立刻詢問智腦,螞蟻能否透過天然青黴菌株,直接提取青黴素,一邊訕笑的問道,“你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青黴素”。
龐語嫣是專門學醫的,孔玉玲與教會修女,也或多或少的涉獵過醫學,還真的沒聽說過“青黴素”,於是一起茫然的搖頭,與之同時,智腦發來方案可行的結論,劉鄖頓時一陣大喜。
表面上的戲,劉鄖還得繼續演下去,裝出目瞪口呆樣子,一副驚詫莫名的問到,“英國倫敦大學聖瑪莉醫學院,弗萊明爵士,你們也沒聽說過,1928年他在實驗室中發現了青黴菌,可以消滅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一個劃時代的大發現”。
還沒等女士們反應過來,這廝又就恍然大悟的說,“不過也對,你們既不是英國人,又不是醫生,不知道也實屬正常”。
此言一出,除了王萍姑,其他三女頓時無地自容,修女就是純正的英國倫敦人,龐語嫣是名牌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孔玉玲是英國愛丁堡神學博士,居然都不知道這個不明覺厲的大發現。
看到腦袋快掉進領口的修女,臉紅的像蘋果似的龐大小姐,笑得有些僵硬的孔玉玲,以及不知所謂的王萍姑,劉鄖心中笑得抽腸子,不顧龐語嫣與孔御姐的哀怨目光,一本正經的說,“嗯,一種紅色的德國染料,‘多浪百息’,你們總該聽說過吧”。
“我知道”,居然是教會修女搶先回答。
劉鄖才發現修女似乎也很漂亮,年齡與孔龐二女差不多,高鼻藍眼白面板,標準的歐洲白人的模樣。
修女赫然發現周圍的異樣目光,才想起淑女的矜持,不好意思的拉了拉衣襟,調皮的眨了眨眼睛後,繼續一副神棍的模樣。
劉鄖也懶得管大家怎麼想,就直接問修女,“那個誰,呃”,還沒出口就卡殼了,畢竟很少接觸教會人士,一時竟然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修女,龐語嫣抿著嘴偷笑,孔玉玲白了某人一眼,微笑著先向修女打招呼,“瑪麗嬤嬤”。
嬤嬤,呵呵,劉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還珠格格》裡面的終極大惡人,容嬤嬤,強忍住笑意,很和氣的問修女,“瑪麗嬤嬤,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到‘多浪百息’”。
“請跟我來”,似乎察覺到了劉鄖的嘲笑,瑪麗修女也沒與他計較,只是在路過某人的身邊時,輕輕的踩了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