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節目,每個舞臺之間,都有構架住橋樑。
只見一道光橋上,出現了已經離世的二人,他們與老年宋應星站於橋的兩端高聲對話。
“你老了……..”
“瞧你這樣子,肯定又下田去了吧?”
一句又一句的交流,兩位已故之人朝著宋應星道了一聲:“賢弟!保重!”
三人站在光橋兩端,遙相對拜。
等人三人起身,已逝的兄長與老友齊齊轉身,即將消失在光橋上之時,那個已滿頭白髮,卷著褲腿,穿著破舊的草鞋,腰都已經無法挺直,真如田間老農一般的宋應星道:
“兄長!伯聚兄!”
“應星………想你們。”
二人大笑,消失於光橋之上。
接下來,有了一段轉換情緒的情節,然後,駱墨便帶著老年宋應星走上了光橋,給他介紹今人在科學方面取得的成就。
他看到了高鐵,看到了飛機,看到了潛艇。
彈幕中,有觀眾留言道:“像極了小孩子向家長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
宋應星帶著一臉的期待與好奇,透過光橋,走到了袁爺爺的那片稻田。
他看著稻田裡的水稻,雙眸立刻圓睜,穿著草鞋的駝背老人開始快步向前,走到水稻旁看個不停。
這裡的水稻,比他青年時期于田間發現的那株,還要高,還要大,顆粒還要飽滿!
駱墨對他介紹道:“這是一位姓袁的科學家,他研究出來的高產水稻。”
“您現在看的這塊田,應該是第三代水稻,雙季稻。”
“目前正在努力突破畝產……..3000斤!”
宋應星一臉震驚,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道:“三千斤!?”
“我們那個時候畝產五六百斤就已經算高產了!”
“這位姓袁的科學家,真了不起。”他感慨道。
這個時候,負責飾演袁老的話劇演員出現了。
只不過他的頭髮已從先前的烏黑,變為了如今的花白。
“袁老師,您慢點走,您昨天剛領了獎,今天怎麼就下田。”學生道。
“我們是紮根在田裡的人,我最惦記的,是我的超級稻。”身形瘦削的袁老道。
駱墨拉著宋應星,道:“這就是袁老先生。”
他走過去,鞠躬道:“袁院士您好,打擾您了。”
“小駱。”袁老笑著走來和他輕輕握手。
旁邊的學生道:“呀,你們這是在錄節目吧?”
駱墨笑著道:“對,我們在錄一檔叫《典籍裡的中國》的節目,現在正在錄第二期《天工開物》。”
袁老看了一眼同樣白髮蒼蒼的宋應星,問道:“您飾演的是?”
“宋應星先生。”駱墨幫忙答覆,並道:“呃,您就當他是演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