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
卻難拓你的美,
真絕跡,真心能給誰。】”
樂神聽著歌,只覺得還是抓耳的,而且故事感很強。
很多古風歌曲和中國風的歌曲,其實都會專門搞一個文案,搞一個歌曲的背景故事,以便聽眾可以代入到歌詞中。
這首《蘭亭序》的題材和內容,其實是很明顯的,是一目瞭然的。
與此同時,這首歌的起調就比《東風破》要高一些。
“或許是把調抬高一點,這樣後續出現戲曲元素時,能融合的更自然。”樂神在心中猜測著。
歌曲還在繼續,接下來的內容,畫面感依然很強。
“【牧笛橫吹,黃酒小菜又幾碟,
夕陽餘暉,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寫,而墨香不退與你同留餘味,
一行硃砂到底圈了誰。】”
樂神聽到這裡,眼睛一亮。
曲調越來越高了。
相比較之下,《東風破》在高音方面並沒有過多的展現。
但這並不是說《東風破》就不好,只是這更能證明兩首歌截然不同,連在唱法上,音域上,都有著明顯的區分。
“鬼才就是鬼才,永遠不會呆在舒適區裡。”這是樂神對駱墨的個人評價。
“要到副歌的高潮部分了,那麼,戲曲元素該來了吧!”樂神是這樣猜測的。
然而,實際情況卻與她設想的不同。
一般來說,融入戲曲元素的歌,要麼就是整首歌曲,都帶有一定的戲曲唱腔,但不是完全像唱戲那樣去唱。
要麼,就是副歌部分直接上戲腔,把整首歌給頂上去。
可《蘭亭序》沒有,副歌部分依然是正常的唱法。
“但是……..好聽啊!”樂神在心中道。
歌聲在耳機裡迴盪,歌詞也帶有著美感。
還別說,融入了一定的書法元素,整首歌的意境是能得到提升的。
你聽歌腦補時,真的會有高階感。
有趣的是,駱墨的名字裡,不就帶個墨字麼?
曲調在副歌部分,再次拔高。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
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你一生的瞭解。】”
對於樂神個人而言,她最喜歡的一句便是【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
世間文字八萬個,唯有情字最傷人。
腦海中都能浮現出畫面來了,一人站於長亭,手握毛筆。這種時候最好還只能給個背影或者側影。
第一遍副歌結束後,樂神心心念唸的戲曲元素,很突然的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