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小樽港因不再是北日本海運輸中心而逐漸沉寂,運河、倉庫區與沿岸的古老商店街也相對沒落,許多古老優雅的建築在市民增築改建風潮中遭受到破壞。這種情形引起當地與各地有心人士的注意,為了維護這處“北方華爾街”的古亞風貌,而興起史蹟文物儲存運動,終於制定了《歷史建築物群及景觀地區保全條例》,而小樽運河與沿岸街道才得以被儲存下來,並且為這座城市帶來無數的觀光客與財源。
經過仔細規劃整治,小樽運河不僅保留原來的風貌,更增添許多浪漫美麗的設計,其中63座造型典雅的瓦斯燈,每到黃昏時搭配上夕照、水影與石牆,所營造出的迷人景色更已經成為小樽的招牌風光。走一趟小樽運河只需30分鐘左右,但是卻讓許多人流連忘返。
從運河兩旁建於明治、大正時期的石造倉庫、屹立於運河畔的63支昏黃的瓦斯燈以及由數十萬個石磚所砌成的石板步道,一直到淺草橋上特別為觀光客服務的傳統人力拉車,在在均使得小樽運河不論是白天與夜晚,散發著同樣媚惑動人的神采。
日本很早就有了《文物保護法》,針對的是奈良、京都、鎌倉那一類的古代文化遺產。
而小樽的運河及倉庫這種在一個世紀以內的歷史建築並不在其列。
20世紀70年代的大拆大建中,也發生了數次有名的保護運動,如長野的“妻籠宿”驛站行將被拆,就是被市民們強行制止了。
政府開始注意到這些事件帶來的警示意義,在1975年出臺了《傳統建築群儲存地區指定製度》,對控制濫拆濫建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小樽政府當時沒有將運河及倉庫群申請加入“儲存地區”。
因為一旦加入,這些建築便不再交付“固定財產稅”,政府將損失一大筆稅收,還得支付一筆不菲的保護費用。
政府的小算盤被市民們識破,市民運動的勝利成果之一,就是於1992年透過了一部地方法規《小樽市景觀保護條例》。
北海道的浪漫小鎮中,就屬小樽最受到女性遊客的青睞。
因為小樽的浪漫滲透了每一個觀光旅遊景點。
青澀的時光,恬淡的初戀,應該是很多看過電影情書的人對小樽的感覺,走過的每一步似乎都充斥著對電影的回憶。
小樽的每一個觀光景點都充斥著浪漫氣息,不論是小樽運河的煤氣燈、倉庫群的紅磚、商店內的水晶小熊、美術館內的油畫、博物館內的音樂盒、交通紀念館裡面的蒸氣鐵道等,都讓到小樽旅遊的回味不已。
今日室外的溼氣有點重,溼冷的天氣醞釀著蕭瑟的氣息。
剛抵達小樽運河的李澤晗他們,在下車後,都因為直面而來的寒風而緊了緊衣服。
在小樽運河的兩側是大正年間以磚塊搭建的小村倉庫群,搭配上小樽運河邊的煤氣燈,倒映在河面上的景緻相當的迷人。
若想要拍下小樽運河最美的狀態,要到淺草橋或是中央橋上拍攝,也因為如此所以這兩座橋總是塞滿了搶拍小樽運河美景的遊客。
再往前走就到了港口,這裡寧靜安謐的氛圍可以感染任何人,沒有都市的喧囂,只有海鷗清脆的叫聲迴盪於耳邊。
他們在港口旁找到了一家出租腳踏車的店,租借了腳踏車,在運河外圍逛了起來。
不過李澤晗他們很快又將腳踏車給還了回去。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下雪過後的道路,實在是不怎麼適合騎腳踏車。
兩旁的雪堆了一尺高,光是走在路上,都要非常的小心,不然分分鐘都可能要滑一跤。
在這種情況下去騎腳踏車那完全是在找虐。
李澤晗他們都沒有自虐傾向,自然是不會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還硬著頭皮去繼續嘗試。
小樽運河也被雪封喉,景緻卻是最美妙的,陰沉的天空,迷濛的燈火,以及白茫茫的堆雪,彷佛拍電影的場景,而蹣跚於其中的旅人,正是跑龍套的演員。
運河兩旁的樹,葉子全部都已落了,只剩下為數不多還掛在樹上的果實和冬雪為其披上的銀妝,搶走了兩旁的倉庫古色古香的風華。
小樽是一座非常歐洲的城市,而它的歐洲風,又是非常日本式的。
沿著運河,李澤晗他們看到了據說是電視劇將太的壽司取材的壽司屋通。
這就是李澤晗之前在酒店提到過的地方。
不過此時李澤晗也並不著急著過去。
反正他們現在也並不是很餓。
小沿著運河,李澤晗他們找到了小樽著名的硝子(玻璃)工坊。
硝子就是玻璃,這裡最著名的兩家店就是大正和北一,玻璃製品極其精美,很多是不能拍照,而且這些玻璃製品的價格也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