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走沒多遠,宦官李從襲說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大王您最好是火速進京,趁著叛軍立足未穩,一舉平定京師。”
李繼岌認為言之有理,於是再次掉頭,順著黃河往東走。
長安留守官提前砍斷了黃河浮橋,阻擋李繼岌前進。李繼岌下令全軍遊過黃河,繞開長安,繼續向東。
在此過程中,大量將士逃亡,其中就包括李繼岌的心腹宦官呂知柔等。李繼岌也陷入到眾叛親離的境地。
這時候,宦官李從襲再次獻言:“陛下,事已至此……我知道,您是個體面人,請自己做個了斷吧。”
李繼岌徘徊哭泣,最後,終於下定決心,對自己的貼身侍衛李環說道:“你來幫我體面吧。”
李環跪地痛哭,遲遲不肯下手。好說歹說勸了半天,李環才對李繼岌的乳孃說道:“我不忍心見大王的面,如果大王真的沒有活路可走了,那就請大王遮住臉。”
於是,李繼岌臉朝下,趴在床上。李環用繩子從他背後把他勒死。
這位李環,就是當初用鐵錘爆頭擊殺郭崇韜的那位。
任圜接過指揮權,率領部隊繼續向東走。石敬瑭奉命於半路勞軍安撫,遠征軍欣然接受,沒有任何人反對。
李嗣源派親信李衝來華州當監軍,以迎接、安撫李繼岌的部隊。雖然這位李衝的戲份不多,但他心思縝密且心黑手辣,他也如安重誨、霍彥威一樣,會為主子主動背黑鍋,辦一些不光彩的事。
李衝到華州後,先逼迫節度使史敬鎔進京述職;隨後同州匡國軍節度使李存敬路過華州(應該是進京述職),李衝將李存敬滿門誅殺。
史敬鎔、李存敬,二人在李存勖誅殺李克寧的時候出現過,其中史敬鎔是告密者,告發李克寧“謀反”,李存敬則與李存璋、張承業等聯合謀劃反殺李克寧。
特別是李存敬,他是李克用的養子。這種人能留嗎?當然不,殺他全家!
任圜帶著伐蜀部隊來到後,李衝又殺了宦官李從襲,因為李從襲是這支部隊的總政委(西川行營都監)。
噁心事兒都替主子辦完了,史敬鎔也到了京師,向樞密使安重誨哭訴自己的委屈。史敬鎔確實也不是什麼“李存勖同黨”,只是在當初被迫捲入那場政治鬥爭,被李存勖利用。除此之外,他與李存勖似乎再無交集,一直到此時才在史冊中第二次露臉。這也許是李衝沒有直接殺他的原因,送到安重誨這裡,讓他定奪。
安重誨好言安撫一番,仍命他坐鎮華州,然後調李衝回京,作深刻檢討,對他擅殺李存敬、李從襲的做法提出嚴厲批評,“你咋能這樣呢?以後不許這樣了啊。”
任圜率領著兩萬人抵達洛陽,李嗣源親自接見,撫慰良久,寒暄兩句之後,李嗣源迫不及待地當面問出了壓在心底的問題,“李繼岌呢?”
當得知李繼岌自縊身亡、已被任圜葬於華州西南時,李嗣源終於長舒一口氣,心中那塊大石頭落地了。
“對了,你們前幾天說要讓我當皇帝來著,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