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們幾個今日來此想必是為了參觀炎黃書院吧~?去吧去吧~!朕就不留爾等了~!”
問候了李綱、顏思魯,敲打了墨槐之後,李二的目的皆已達成,他笑了笑,對眾人說道。
李澤軒心裡忍不住美滋滋,心道還好老李沒找他麻煩,於是他與李綱等人一起拱手告退,卻聽屋內傳來一個溫柔的女聲:“李澤軒,你留下,本宮有一事需與你說~!”
李澤軒臉色一黑,頓住了腳步,李綱拋了一個愛莫能助的眼神兒,帶著顏思魯、墨槐飄然而去~!
“不知娘娘有何吩咐~!”
李澤軒有些鬱悶地轉過身,對長孫皇后拱手道。
剛剛出聲讓他留下的人,正是長孫皇后。
李二此刻也好奇地望了長孫皇后一眼,看樣子他心裡也不清楚長孫留住李澤軒是想交待什麼。
只見長孫從李二身邊的沙發上站起身,然後朝旁邊招了招手,道:“恪兒,你過來~!”
“是,母后~!”
李澤軒循聲望去,就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兒,長相跟李二有七分神似,簡直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李二,小男孩兒聽到長孫在叫他,他連忙應了一聲,向這邊走了過來。
“見過漢王殿下~!”
李澤軒無奈,雖是不知道長孫皇后此舉何意,但李恪站在他面前,他總不能裝作沒看見吧~?於是只能拱手行禮道,同時他心裡在暗自嘀咕,這李恪不是大楊妃的兒子嘛,怎麼跟長孫也這麼親密呢~?
(李恪,武德三年六月,封長沙郡王;武德八年,改封漢中郡王。貞觀元年,晉封漢王。貞觀二年,改封蜀王,同時被授予益州大都督。貞觀十一年,封為吳王,改授安州都督)
令人稍微欣慰的是,李恪並不是那種鼻孔朝天的傲慢皇子,他見李澤軒衝他行禮,也連忙躬身還了一禮,道:“應該是李恪見過先生,先生身具經天緯地之才,李恪早就敬仰已久了~!”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李澤軒笑著自謙道:“殿下過獎~!”
這時,長孫皇后拍了拍李恪的肩膀,然後看向李澤軒,說道:“李縣男,本宮以前曾經跟你說過,要送你幾個學生,你可否記得~?”
長孫皇后旁邊的李恪,面上隱現一絲激動,李澤軒卻是眸光一閃,暗道莫非長孫是想將李恪送進炎黃書院~?
要說李二的十四個兒子,其中最出色的,既不是聰慧機敏的長子李承乾,不是文采出眾寫得一手好文章的四子李泰,也不是驍勇異常的八子李貞和為官清廉的十子李慎,當然,更不會是膽小懦弱的九子李治,而是三子李恪。
李恪他不僅精於騎射,頗通文史,而且“名望素高,為物情所向”,說白了,就是文武雙全,聲望很高,所以李二在後來曾經不止一次地當著眾大臣的面讚揚李恪“英果類我”。
不過也正是這個“英果類我”,導致了李恪最終的悲劇~!
現在,長孫欲將李恪送到炎黃書院,莫不是為了讓李恪離開權力爭鬥中心而刻意為之~?要真是這樣的話,那長孫皇后這步棋真是夠高明的~!
不過他李澤軒可不喜歡去當別人的棋子,即便這個人是長孫皇后也不行,於是他正色道:“小臣記得~!娘娘莫非是想將漢王殿下送進書院~?”
長孫皇后頷首道:“正是如此~!李縣男答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