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列數字中,煙塵濃度大幅度低於三號機組要求的“600”,距離3時段最高要求標準也僅僅是一步之遙,恆電脫硫裝置中配有獨立的除塵裝置,在脫硫的同時,讓煙塵濃度下降了一倍有餘。
二氧化硫就不用說了,作為裝置的核心功能,這個值被完全壓縮到現行最高標準的1/3,真的成歐洲標準了,最關鍵的是,這只是改造,加入了一套脫硫,而非在新機組新電廠直接安裝,效率應該是打過折扣的,如果三號機組的國產老鍋爐可行,那麼對於現在的絕大部分機組都是可行的。
至於氨氧化物,也就是脫硝這部分,不在這次改造範圍,電廠採用的仍然是傳統的脫硝措施,剛好能滿足標準。其實恆電環保裝置是可以“一攬子”解決問題的,也包括脫硝功能,但就是因為老裝置能滿足標準,所以這次沒動這部分。
這些數字,看客們品味了很久,在這個過程中,牛小壯還手動重新整理重新檢測了一次,資料偏差很細微,很穩定,他隨後笑道:“資料很穩定,效果很突出。”
林立正也點頭道:“沒什麼突不突出的,都是在計劃內的。”
電廠一行人都樂呵起來,心裡也較為興奮,雖然早就試驗過了,但現在是真正的生產階段,看見短時間內搞出來的成果如此明顯,心裡還是很舒坦的。
過了片刻,付局長才終於皺眉問道:“這個數字,怎麼出來的?”
“這要問恆電。”牛小壯立刻找到張逸夫揮揮手,“張總過來講解一下。”
張逸夫不得不又面對付局長了。
“我們用的是德國探頭和分析儀,實時取樣分析,傳遞到這臺監測工作站上。”
難以想象的是,付局長聽到這話的第一反應,竟然是繞到計算機後面低頭去看,好像要找一個煙道,看是不是把煙輸到這裡分析。
眾人見狀極其尷尬。也只得有模有樣地繞過去看一眼,不知道該看什麼。
“分析儀不在這裡……在排煙系統那邊……”張逸夫獰著臉尷尬解釋,“那邊出結果,數字訊號經過線纜傳送到這裡。”
“你的意思是。檢測儀那裡接根線,接到這裡?”副局長有些不可思議地問道。
“可以這麼說。”
“這個技術也是進口的麼?”付局長問題很多。
張逸夫真的有點兒不知道怎麼跟他交流了,這傢伙估計接觸過最高規格的電子產品就是打字機了吧……他想了想也只得點頭。
見他點頭,付局長好像抓到了什麼似的,立刻指著螢幕問道:“進口的。是中文?”
張逸夫欲哭無淚:“軟體系統是我們自己做的。”
“軟體……哦……軟體……”付局長嘟囔片刻,隨即搖了搖頭,“這個數字,不知道準不準確……”
他好像壓根兒就不相信這整套裝置,就算技術流程上行得通,這個數字也不過是第三方的一個東西顯示出來的,從根兒上就不具備可信度。
張逸夫這會兒真想過去抽他一個嘴巴,我累不累啊模擬出一個資料掩耳盜鈴?
“準不準確,咱們說的都不算。”林立正見場面又陷入尷尬,連忙說道。“咱們環保局的同志不是也已經在取樣分析中了麼?看看咱們的資料,一對比不就知道了?”
“嗯,對對。”付局長這才點了點頭,“小王呢?”
“已經採集記錄了。”一人答道,“這麼長時間,應該差不多了。”
“叫他過來,報告一下麼。”
林立正隨即道:“我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咱們去會議室吧?”
“嗯,走。”
出去之前,付局長又瞥了一眼計算機。
難以理解。怎麼可能。
單純的計算機是可以理解的,但配上通訊網路、實時監測和軟體,對於付局長來說已經成為了外星黑科技。
眾人進入會議室,上茶上水。片刻之後環保局的一人跑來,跟付局長彙報了一下。
付局長眉頭緊皺:“壞了?不準?來之前沒有檢查過麼?”
“小王說也不一定就是壞了,就是這個資料看上去不太真實。”
“怎麼不真實了?”
“脫硫效率太高了。”
付局長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轉頭問道:“林總,咱們用的是脫硫煤麼?”
“怎麼可能,脫硫煤成本太高了。用的就是全冀省發電都在用的煤。”
“嗯……”付局長揉了揉下巴,吩咐道,“這樣,把剛剛的資料先拿過來,他也別停,換備用裝置再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