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直觀,抓人眼球,震撼麼?”方思綺繼而說道,“請幾個你認識的老外專家,拍一段採訪,誇一誇咱們的產品,下面打一個名牌字幕,IEC專傢什麼的。別人肯定會好奇老外在說什麼,看到IEC也會重視幾分,跨過產品表現過程,直接說國際專家的優秀評語。”
“是個方法!”張逸夫瞬間被點活,“既然很多人不瞭解微機和系統的細節,乾脆也不用瞭解了,直接用權威的方法告訴他們這是個好東西!”
“對,然後可以來幾個簡單的場景,我們的試驗室,我們研發團隊在工作。微機保護在發電廠、變電站執行,還可以拍攝一下電科院的模擬系統,我們的裝置如何透過國家級試驗室的檢測。”方思綺接著說道,“對了!老外不夠的話。你也可以請電科院的人來湊數!”
“胡海濤可能會給面子。”張逸夫琢磨道。
正說著,金毛敲門進來,依然拎著沉重的公文包:“抱歉,又來得急了。”
施羅德跟在後面,投以微笑。
“正好!”張逸夫起身相迎,“坐坐坐……”
金毛本來是帶著任務來的。卻捲入了什麼奇怪的事情。
不急著談西門子的事情,張逸夫先是夥同金毛聯絡了一圈人。
可喜的是,上次評標的專家團隊還有三人仍在中國。
其一是拉爾森,正在與北漠公司以及華北設計院進行技術交流,談電力自動化在設計階段的工作,另一位是托馬斯,這位好像就不打算走了,人還在西南。
這兩位也賞臉,張逸夫提出要求後,兩位分別請示過公司後都痛快答應了,托馬斯不用說,發電公司的人,跟恆電沒有業務衝突,張逸夫幫忙介紹了很多權力人士,這個回禮不算什麼,拉爾森則是有立場的人,恆電得標也是他帶隊選出的,說出中肯的評語很正常。
最後就是眼前的施羅德了,他乾脆沒有請示公司就表示願意幫忙,只是說出事實而已麼,畢竟有PRO標準的合作擺在這裡,恆電產品的推廣對於標準推廣也有促進作用,雙方已經是利益共同體。
最後張逸夫又聯絡了胡海濤,胡海濤同樣請示過領導後表示沒問題,但措辭會客觀一些。
於是方思綺就此領命再去找人,九流導演之類的人是不行的,要那種謙遜靠譜的人,年輕一些也沒關係,影片製作的要求降低了很多。
料理完這些事,張逸夫才問起了金毛和施羅德的來意。
承接著上次的話題,深入合作,西門子方面經過激烈討論,提出了一套相當直觀、堅決且讓人沒話說的方案——
成立西門子恆電合資公司,專攻環保產品生產。
面對這個簡單有效的合作方式,張逸夫不可避免地為難起來。
合資的優勢與劣勢都很明顯,在資本、技術雙方面壓力會均攤,與此同時,收益也均攤了。
“張總你有所不知,我們其實一直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並且與一些大型的國企,地方政府,已經處於洽談階段了。”金毛進一步說道,“按理說,恆電的條件和資本是完全不夠這個條件的。”
“我們有P51管道和省煤器生產經驗。”
“這只是很小的兩個產品,而且據我所知,恆電已經放棄這兩種裝置的生產了。”金毛嘆了口氣說道,“張總,我還是那句話,我們是合作,請儘量從共同利益出發,而非談條件擺資歷。”
張逸夫思索良久,自己確實有些謹慎過分了,現在的恆電也許正需要這種穩定發展的局面,以對沖迅速擴張的壓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