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夏濟民野心是什麼,有多大,夏雪所能起到的作用幾乎都是微乎其微的,夏雪這性子,在夏濟民退休前不可能達成什麼成就。⊥夏濟民這些安排,讓張逸夫不得不用一種惡意去揣測,他是希望兒女發展好了,在自己退休後依然有權力,被人重視吧?
張逸夫思前想後,最終如是答道:“三溪辦標準太高,人員背景龐雜,夏雪去了也難以在幾年內有所作為,最終三溪辦功成名退解散了,恐怕她也只能在某處落得一官半職。”
張逸夫說得也沒錯,畢竟那裡的大哥是部級幹部,夏濟民塞閨女進去,在裡面的人員配置來說算不得什麼。
“至於三溪集團。”張逸夫繼續說道,“肯定是有實力的國企,也相當於半個政府辦事部門,早去不一定有好歸宿,重要的位置還是給三溪辦的人員留著的,再者說,這與夏雪的專業個性相去甚遠。”
“最後的克州壩指揮部。”張逸夫最後搖了搖頭,“女孩子,還是不要去搞工程了。”
夏濟民眼睛一眯:“照你的判斷,怎麼走都是下選了?”
“不一定,我覺得夏雪現在很好。”張逸夫正色道,“排程局與生產,與基建有所不同,出的都是踏踏實實的幹部,靠的是閱歷積累,長處是技術經驗,看的是臨危膽識,厚積薄發,穩中求進,這不正是夏雪的優勢?”
夏濟民搖頭笑道:“那你怎麼不去排程局?從我的角度來看,那裡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值班十年,科長十年,處長十年,十年十年又十年。每日做的都是前一日重複的事情。”
“人各有志,人各有勢,十年之間,自可見分曉。”張逸夫頂住壓力說道,“我不踏實,坐不住十年。不代表夏雪坐不住。”
夏濟民一聲長笑:“如何?十年後繼續搞排程,管理一個科的值班員一起搞排程?”
這一點,張逸夫還真不敢苟同,夏濟民太輕視“排程”二字了。
放眼大局,統領全國電網,從宏觀角度來說,排程恰恰是最重要的部門,最需經驗閱歷與膽識的部門,同時也是絕對的清水衙門。以前世的經驗來看,排程出身的領導幹部,恰恰是行業中最為中堅骨幹,踏實肯幹的那一部分,而且打老虎拍蒼蠅幾乎跟他們都扯不上任何關係,相當的穩。
雖為清水衙門,就利益角度而言,卻又掌握著非比尋常的資源。可以說,排程與生產協同在一起。剛剛好把握著全國發電機構的命脈。
將來隨著三溪大壩以及更多水電站的落成,傳統火電廠的進一步發展,風電、核電的大力推廣,一段時期全國電力供需實際上已經開始面對過剩的局面,並不是說領導者算不清賬就傻乎乎的建設擴張,而是因為工業格局的變化。傳統重工業逐漸向經濟性、技術性產業轉型,之後就是it產業大爆發。
假設根據傳統計算,一度電產生的gdp是二塊,現在需要在重型工廠裡經過極大的耗電過程搞定,那麼將來一度電的gdp會令人欣慰的成長為五塊。因為產業調整後能耗降低,效益更集中更大,也許就用一個寫字樓,用幾十臺電腦就搞出來了。
在計算過程中,這個發展趨勢是沒人敢拍板肯定的,再說過剩總比不夠好,如果電力行業拉了全國經濟發展的後腿,這部長鐵定幹不下去了,而多搞一些電廠卻無所謂,我們是未雨綢繆對吧?
除此之外,還有季節性過剩。
夏天都開空調,耗電大,年終生產任務重,耗電大,這都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白天工作耗電大,晚上睡覺耗電少,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曾經的計劃經濟年代,我們可以透過讓工廠日夜倒班來平衡這個差異,但隨著市場經濟的鋪張開來,這個要求顯然越來越難達到。
在這些多重過剩的情況下,決定哪個電廠多發點,哪個少發點,無疑關乎著電廠的生存大計與其中每個人的經濟收入,即便將來電力行業改革重組,變成若干個發電集團,這個矛盾依然存在,而拿捏這個生殺大權的除了政府外,系統內部最有決策權的無非就是排程了。排程在執行政府計劃的過程中,具體會遇到如下情況
大江大河水情預報不準導致水電電量變化;
來風預測誤差導致風電變化;
由於煤炭產、銷、運問題導致火電電量變化,裝置故障導致某個廠完不成電量等。
任何一個變化都會影響到其它電廠電量的變化,在執行過程不斷調整這些,正是排程部門的責任,其中自然也免不了需要領導主管拿捏的點,比如這個夏天給三溪集團多少發電量……
因此在足夠的時間之後,排程機構出來的幹部優勢頗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