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標辦的工作雖然已經基本完成,但技術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雖然每個人都知道,這不過是牛大猛送給張逸夫的一個彈簧跳板,但就算是跳,張逸夫也要找個好姿勢,在最後的時間裡,再為大家留下一些什麼,再為自己留下一些什麼。
由於與邱凌已經是那樣的關係,對於科級幹部的交接工作,無論是張逸夫還是邱凌,自然都懶得提起,這種時候就需要一個人來說明這一切了。
於是,老王的機會來了。
老王全名王援朝,從名字來看便足以判斷年齡的大概,其實不過是40出頭而已,只因頭髮禿的比較快,面相老成,活的窩囊,因此年輕的同志見到他都會下意識地叫聲“老王”,時間長了,便形成了習慣風氣。隨著“老王”兩個字扣在頭上,他也好像真成了一位碌碌無為的知識分子,就連領導偶爾也習慣性地叫一聲老王。
然而老王這個人也不能說沒有優點,專科畢業外加多年的工作經驗,也算個知識分子了,只是這人性格比較和善窩囊,不會討領導喜,又沒有太突出的工作能力,這才一當老王就當了不少年,再加上邱凌當道,這讓老王最後的一絲機會也蕩然無存,踏踏實實當起了那個喝茶看報紙的老王。
而在過去的半年中,廠裡的情況無疑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的核心焦點就是技術科,雖然這些變化都跟老王沒什麼關係。但變化後的發展局勢,也許就有老王的發揮空間了。
窩窩囊囊的幹了20年,老王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了。
張逸夫剛坐在辦公室幾分鐘,茶還沒泡好,叩門聲便已響起,王援朝笑吟吟地走進房來,手裡拿著一摞不薄不厚的材料。
“張科長,您有時間麼?”
“坐坐。”張逸夫對老王沒什麼不好的印象,也沒什麼好的印象,但他也知道。現在是需要老王的時候了。要看他夠不夠聰明。
“科長,您也坐。”
二人落座,倒好茶後,張逸夫先是客氣笑道:“老王你來得正好。你不來我也得叫你來。事出突然。工作交接程式太草率,我都沒鬧明白呢。”
“談不上談不上,咱們技術科現在也沒壓著什麼工作。”老王笑著把手上的檔案放在桌上。“您要是有時間,我就跟這兒說兩句。”
“老王你太客氣了,說吧。”張逸夫拿起茶杯,靜待老王發言。
老王也算懂事,知道張逸夫本來也沒在技術科呆過幾天,重要的事情又都被邱凌攥在手裡,怕是完全不瞭解技術科是幹什麼的,這種時候就需要一個人來挑明白了。實際上除了老王,也沒人有本事挑明白了,他根本沒有對手。
就很多電廠而言,是沒有單獨的技術科的,都是一個大的科室——生產技術科,簡稱生技科,統管廠內最重要的核心工作,當然後來的管理更為科學,逐漸變成了分廠管理體系,那是後話了。
而冀北電廠當年硬把一個科分成兩個科,其實就是為了提拔幹部,那位吃香提拔的幹部便是邱凌了。原先生產科的科長資格老,辦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傢伙橫在那兒一輩子,也沒打算動換,無疑成為了中青年幹部無法逾越的一座大山,就當時而言,邱凌還是有些競爭力的,因此牛大猛將科室一分為二,給了邱凌一個頭銜。
只是就現在而言,最後得到這個好處的反倒成為張逸夫了。
技術科的常規工作其實極其有限,主要就是把技術關,一些裝置的更新,管道的改造,操作的規範、人員的培訓等等,畢竟電廠內大多數工作都是常規性的,機械性的,都在生產科那邊、車間那邊,很少有大的變動。
不過邱凌上位後,為了突出自己的作用與地位,這個“把關”的活兒,也是愣被他幹出了花樣,大大小小的變動,事無鉅細,都要技術科這邊簽字,這就要其它科室車間的人,不得不笑臉相迎,也不敢亂得罪這位科長,要不以後沒法辦事了。
也正是由於實際工作的有限,才造成了原先科室內三人,一個喝茶,一個寫詩,一個睡覺的情況,現在張逸夫當政了,自然想盡己所能緩解一些,做出一些實在的事情,至少科室內不要再這麼丟人了,一屋子閒人,像什麼話。
想到此,張逸夫還要感謝邱凌,他拖拉的作風倒是給自己留下事情做了。
待老王透徹地介紹過技術科後,張逸夫就此說道:“上禮拜的時候,我記得趙鈺說過,規範考試的事情還一直沒落實呢吧?”
“是是。”老王趕緊答道,“拖拖拉拉搞好久了,就是沒落實。”
“卷子出好了麼?”
老王聞言,只點了點桌上的檔案:“就是這個了,我們條件有限,手寫的,今早剛剛影印了一份,給科長拿出來過目。”
“好。”張逸夫只覺得老王終於開竅了,也許混成這樣也不怪他,只是邱凌太過分而已,“成,我馬上看看,改一改,沒問題的話出一份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