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好熱鬧啊,看來這要找的人都該在這裡了吧!”淡淡的話音,從殿門外傳了進來。
原本還在那裡和梁師成等人推搡的趙佶,聽見這個聲音,只覺得這個聲音異常的熟悉,那被他潛藏在心裡最深處的記憶漸漸地甦醒過來,“這……怎麼可能……”整個人的面色也是蒼白起來。
“放肆,你是什麼人,以為這是什麼地方,是你等人可以隨意進出的嗎?”可憐高俅,雖然貴為殿帥府的太尉,久知李俊辰的大名,卻從來沒有見過,以至於他當面喝罵起李俊辰來,沒有看見趙佶、王黼的臉色都已經變了,“殿前侍衛,你們莫不是都瞎了不成,還不將人給我趕走!”
可是,任憑高俅怎樣呼喝,都始終沒有人理會他,一張臉不由漲得通紅,“反了,反了,現在反賊還沒打進來,你們就敢這般忤逆,若是……”
“哈哈……”李俊辰忽地大笑起來,伸出雙手拍了兩下,立時便見幾團黑影被扔了進來,“你說的侍衛,莫不就是這些酒囊飯袋?”
高俅瞳孔猛地一縮,他如何不認得被扔進來的幾人,要知道皇宮的侍衛幾乎都是他一手所包辦,還不等他說話,就見李俊辰“嘖嘖”了兩聲,對著面色蒼白的趙佶喝道:“趙佶啊趙佶,這就是你的文武百官?果然是一個個人模人樣,但卻沒有一丁點的用……”
“放肆!”
“你是個什麼東西,也敢在這裡大放厥詞!”
“臣啟萬歲,似這等無君無父的狂妄之徒,當立刻凌遲處死!”
高俅、李邦彥二人更是全然不顧趙佶就在身旁,抬腳脫下腳上的靴子,照著李俊辰狠狠地砸了過去。
可還不等靴子靠近李俊辰身前三尺,兩條身影便是從他的身後竄出,一把將靴子接在了手中。
“什麼人?”一個人步入殿中,陳東或許會做沒有看見,但接二連三有人闖進來,自詡忠臣的陳東,哪裡還會做沒看見,當即抬步走到二人跟前,戟指厲聲喝道。
“陳學士,你可真是貴人多忘事,莫不是已不認得林沖了嗎?”林沖上前兩步,徑直盯著陳東,淡淡地說道。
“林沖?林教頭?”陳東不由吃了一驚,他沒有仔細去看林沖的樣子,而去扭頭去看高俅,就見高俅面如死灰,整個人渾身發抖,若不是他還在金殿之上,陳東有理由相信,高俅說不得會立時癱倒在那裡。
高俅與林沖有血海深仇,會有這般表現,陳東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可是高俅身邊的李邦彥也是如此,甚至比高俅抖得還要誇張,卻是讓陳東無論如何也是看不懂了,不由下意識地問道:“林教頭,敢問右相是否也與你有過節?”
林沖也是一愣,還不等他說話,就見杜壆上前幾步,指著李邦彥喝道:“李邦彥,你可還認得老子,你沒想到吧,老子當年沒有死!既然老子沒死,那麼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杜……杜……杜……”李邦彥的臉上擠出一絲比哭還要難看的笑容,嘴裡就像塞進了胡桃一般,嘟囔了半天,也是沒有說出一句囫圇話來。
陳東見了二人這般模樣,心中也是苦澀無比,只是他自幼飽讀詩書,乃是當代儒家的傑出弟子,滿腦子都是忠君愛國的思想,抬步走到李俊辰的跟前,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個唐王,“想必閣下就應該是那個所謂的唐王吧!”
“陳東,給老子閉嘴,誰允許你對唐王無禮的!”楊志這時也是走了進來,眼見陳東口中滿是質問的語氣,不禁大怒,當即開口斥責。
“陳學士,你還是把嘴閉上吧!”紀安邦也是認識陳東,知道的才學和風骨,更知道他得罪人的本事,雖然他相信李俊辰有這份容人之量,但在場的其他人,他卻不敢保證,要知道不管林沖、楊志,乃是杜壆、盧俊義,都和這些奸臣有著切齒之仇。
“喲,這不是紀大將軍?”陳東的眼中露出嘲諷之色,顯然他與紀安邦也是非常熟實,“想不到連閣下這等人也歸順了唐軍,真是想不到,怎麼,需要陳某貢獻出項上人頭,以做閣下的進身之資嗎?”
“你……”饒是紀安邦非常熟悉陳東的毒舌,可當他真的聽見時,還是有一種忍不住想要動手的衝動。
“你就是那個不懼權貴,一心仗義執言的陳東吧!”李俊辰忽地朝著陳東微微一笑,開口輕聲道。
“不錯,正是!”陳東將一顆腦袋昂得老高,就似打了勝仗回朝的大將一般,趾高氣昂。
“啪”的一聲,李俊辰抬手便是一記耳光抽在了陳東的臉上,當場抽得陳東一個踉蹌,右臉頓時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腫了起來。
陳東也是沒有想到李俊辰會動手,伸手捂著生疼的面孔,哆嗦著手指指著李俊辰,口中滿是顫音地問道,“你……你……你敢打我?你……你……你……”
“怎麼?本王打不得你嗎?”李俊辰微微抬頭,居高臨下一般地看著陳東,眼中滿是蔑視的神采,“不懼權貴?仗義執言?真是好笑,趙宋這朝堂之上滿是奸臣,你陳東怎地不仗義執言,向趙佶進言;城內城外滿是災民等待救濟,你陳東又在哪裡,莫不是你覺得那些災民配不上你高高在上的大學士身份;北疆異族鐵騎叩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你陳東又在哪裡,莫不是覺得異族要什麼就該送給他們什麼?看看吧,這片大好河山,已然被你們這些酒囊飯袋折騰成了什麼模樣……將來定會有史官記載,有宋一朝,**當道,致使民不聊生……”
“你……你……你……”陳東哪裡還聽得下去,他心裡非常的清楚,李俊辰口中說的**,其中定然有著自己一個,哆嗦了半天沒有哆嗦出一個字來,反而兩眼一翻,就此暈厥過去。
“這便暈了嗎?果然沒什麼用!”李俊辰冷冷地哼了一聲,冰冷的目光在那些寒噤若雞的大臣身上掃過,終是將目光放在了趙佶、高俅等人的身上。
。九天神皇手機版閱讀網址: